這野果很多人都見過,卻沒多少人敢吃,是一味被李時珍嫌棄的中藥

小時候在農村,長輩為了避免孩子們出去野的時候亂吃東西。總會說一些嚇人的話,比如某種野果裡全是蟲,吃了會爛嘴巴,某種野花很漂亮但是有毒,摸了會手會爛掉。當然還有永遠不會過時的:“這種果子被蛇爬過,你不怕死就去吃!”這個說法適用於大部分紅顏色的野果,比如樹莓、覆盆子等等。但有一種野果,是真被傳得神乎其神,因為在很多地方,它的名字就直接叫“蛇泡兒”。

這野果很多人都見過,卻沒多少人敢吃,是一味被李時珍嫌棄的中藥

這個名字來自一個久遠的傳說,說有個苗族小姑娘某天在山上發現了這種果子,好奇的她直接摘下來吃掉了。這原本是蛇神的零食,小姑娘因此被詛咒,變成了半人半蛇的怪物。而更靠譜一些的說法是:因為這種植物喜愛生長在背光、溼冷的地方,植株又低矮,人們常會發現它被蛇爬過。

然後,學名叫“蛇莓”的蛇泡兒就成了農村娃避之不及的毒藥。為了讓這個故事更添幾分神秘色彩,我們家一位長輩還詳細和我分析過,他說:“你看啊,既然蛇會從上面爬,又一直在吐信子,毒液肯定就沾到果子上了啊!”這實在是一種李菊福的解釋,但作為一個時刻準備著的少先隊員,某一天,我還是壯著膽子去摘下來吃了。

這野果很多人都見過,卻沒多少人敢吃,是一味被李時珍嫌棄的中藥

它的味道,怎麼說,遠遠配不上它豔麗的長相,寡淡無味,還有一絲苦。還好,我並沒有因此中毒。倒是再長大些一次感冒,我在喝奶奶熬的中藥時多了一句嘴,問奶奶熬的都是什麼藥,奶奶頭也不抬的回答我說:“蛇泡草”。要不是親身試過無毒,想必當時只有8、9歲的我就會認為奶奶要毒害我了。

蛇泡草確實,是一位很好的中藥,它全株都可入藥,有清熱、消腫、止咳等功效,更神奇的是,蛇泡草還能治蛇蟲咬傷,看來武俠小說裡講過“毒蟲的解藥一般就在毒蟲出沒的地方”確實有它的道理。

這野果很多人都見過,卻沒多少人敢吃,是一味被李時珍嫌棄的中藥

早在《日華子本草》裡就記載過這種藥,說它:通月經、治創腫、敷蛇蟲咬。但中國古代醫學界的另外一些大咖卻很看不上這種藥。養生專家陶弘景說:“堪啖,亦無以此為藥者(不好吃,也沒人拿它做藥)”,宋代藥理學家寇宗奭說:“誤食脹人(吃了脹肚子)”,甚至連李時珍都說:“又言俗傳食之能殺人,亦不然,止發冷涎耳。(這玩意兒吃了不會死人,就是會噁心想吐而已)”。

估計這幾位醫生小時候也沒少被長輩嚇唬,對這種蛇泡,一直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