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學習日記第三篇:精要十八式之金剛搗碓

陳氏太極拳學習日記第三篇:精要十八式之金剛搗碓

在寫金剛搗碓的心得之前,再補幾句關於起勢的心得。昨晚拳館的王老師又把前幾招的分解動作進行了詳細講解,我覺得有幾點是初學者的常犯錯誤,記錄如下:

1、起勢提左腿的時候,是腿帶著腳走,而不是腳帶腿走。

2、提左腿的時候,左臂仍然是下垂狀態,不能隨著腿走。

3、提雙手時,略逆纏,下沉時,仍然是雙手微逆纏。

接下來說說我習練『金剛搗碓』的心得:

陳氏太極拳學習日記第三篇:精要十八式之金剛搗碓

金剛搗碓是太極拳的基本動作之一。在陳式太極拳中,作為太極起勢後的第一個動作,有平心靜氣、提振聲勢的作用。

“金剛搗碓”的名稱,我理解為自己就象一個金剛之神,右手捏拳如杵,左手曲如臼,右拳落於左手心中,如石杵搗碓。同時因為它是第二式,能讓打拳者很快進入狀態。

心得口決:接起勢

1.身體微微向左轉,重心右移,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劃弧線向左前方出手,左手至左膝上方與眼平,手心向外,右手至胸前中線,手心向上,目視左前方。要注意結合襠部和腰勁,松胯塌腰。

2.身體右轉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腳尖外擺,左手順、右手逆纏向右後,目視左前方。

3.左腿提起,左腳自然勾起。右手向外推,左手托住掌。此時重心襠走後弧移至右腿,左腿提起,屈膝松胯,身體下沉且微向右轉,目視左前方。要注意左腿上提,身體下沉,身體不要向上漲,不要彎腰和撅屁股。

4.左腳跟內側著地,向左前方鏟地滑出,腳尖上翹裡合,重心在右腿;兩手繼續向右後上方加勁,目視左前方、。

5.重心由右腿逐步移到左腿,左腳尖外擺踏平。身體隨重心移動,向左轉45度,左手逆、右手順纏,走下弧向前。左手移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內上方,手心向外,指尖向後,目視前方。要注意塌腰轉襠,襠要走下弧向前,右臂不要夾肘,我就經常犯夾肘的毛病,與身體要有一定距離。左膝與左腳跟上下對照,右腿屈膝松胯。

6.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內環繞合於胸前右小臂內側;右手領右腳弧線向前上託掌於右胸前,與左手相合,左手心向下。右腳經左腳內側向前上步,腳尖點地,重心在左腿,目視前方。這一式裡很多人是右腳直接跨上,是不對的。

7.左手順纏、外翻下沉於腹前,手心向上;右手握拳下沉落於左掌心內,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8.右拳逆纏向上提起,與右肩平。左腿屈膝松胯,右腿提起旋於襠內,腳尖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注意提腿時身體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時要松肩沉肘,促使內氣下降,支撐要穩。

9.右腳震腳落地,腳掌踏平,兩腳間距約與肩同寬;右拳順纏下落於左掌心,兩臂撐圓,目視前方。 注意右拳和右腳是同時下沉的,屈膝松胯,氣沉丹田。

在王老師的講解下,我也查閱了相關書籍,總結了一點關於『金剛搗碓』的搏鬥含義:

敵人用右拳向我打來,我提雙手從敵人的右臂外側接應,先掤後捋。如果敵人的力量比我的力量小,我可以掤勁加強,將對方掤出。如果對方來的力量很猛,則向右轉捋敵人的手臂,順勢將其摔倒。

陳氏太極拳學習日記第三篇:精要十八式之金剛搗碓

以上僅為個人習練心得,可能也有錯誤之處,敬請各位拳友批評指正!

歷史學習日記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