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作者 | 孫瑞希

好消息:

在團隊小夥伴們的齊心努力下,我們的諮詢工作室已經運行兩個多月了,並迎來了很多來訪者。本期文章的配圖照片【攝於諮詢工作室】,希望能在炎炎夏日給您帶去一絲清涼。(PS:工作室地點位於長春)。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諮詢室一角

01

之所以倦怠,就是因為你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安楠坐在諮詢工作室裡靜靜的喝茶、吃點心。她從瀋陽來,風塵僕僕。剛下飛機,我就馬不停蹄地趕來見她。

此時,距離她年假結束只有三天的時間。

她想辭了那份管理顧問的工作,但苦於沒有更好的職業方向,所以只好用休年假的方式拖著。

我問她休年假這段時間在做什麼,她說,嘗試了一下微商,賣一款洗髮水,但是每天蹲在家裡一遍遍刷屏實在不是自己的志向所在。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在茶香中傾吐你的心聲

我說:那你覺得做些什麼才更符合你的志向呢?

她說: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叫《因成就他人而成功》,我想做那種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能成就自己的工作。既幫助了別人,自己又能獲得社會的認同,有成就感。

而她現在的工作,卻讓她每天都厭煩得要死。

安楠在一家管理諮詢公司做顧問,這幾年管理諮詢項目不好做,公司轉型開發了一些培訓課程,安楠的工作重心也從項目轉移到課程上來。安楠戲稱自己是“賣課小姐姐”。工作了幾年,安楠手下也有一支不大不小的團隊,業績做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還過得去。

這兩年,安楠發現自己越發討厭這份工作,每天硬著頭皮來到辦公室,一想到能量不足的自己還要打著雞血去激勵團隊賣課,她感覺腦袋“嗡”的一聲都大了。她開始情緒煩躁、易怒,對工作越來越缺乏耐心,她感覺自己的心特別累,時不時地蹦出跳槽甚至是轉行的想法。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工作室一角

起初,家人並不解,直到她說,“不喜歡的東西讓我做得很痛苦” 。

她反思了自己從大學實習到現在做過的這些工作,只有一個是自己從沒抱怨過累的,那個是自己感興趣的。

之所以你會倦怠心累,無非就是你做的事,不是自己感興趣的。

興趣+技能=無窮的力量。一件事情,如果你對它沒有由衷的渴望,就會像飛機失去一個引擎,雖然還能繼續飛,但是缺乏長久穩定的動力。

你對一件事情擅長,但未必對它感興趣。

技能決定你能否做好一件事,但如果沒有興趣的參與,即便你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你也未必會獲得快樂。

02

在感興趣的領域做到極致,是普通人為數不多的捷徑

和安楠不同的是,曉彤已經職業轉型成功,進入了新的職業發展快車道。三年前,曉彤33歲,在財務領域耕耘了十年,雖然能力屬於中上水平,但對於這份工作,她總是缺乏興趣和熱忱。她盤點了一下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後發現,以自己現在的情況,想在財務領域混飯吃比較容易,但想獲得矚目的成績幾乎不太可能。她平時對烘焙比較感興趣,希望以這個為突破口,作為未來創業的起點。

曉彤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拿著旱澇保收的薪水繼續混日子還是索性辭職出來創業,所以她向我尋求幫助。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工作室一角

我為曉彤做了SWOT分析後發現,由於曉彤新購了住房,有還貸壓力,所以,貿然創業會讓家庭揹負太大的壓力和風險。另外,雖然曉彤對烘焙的興趣遠遠超出了對財務數字的興趣,但她的烘焙水平,也僅僅是“自娛自樂”,還沒有達到可以參與市場競爭的程度。

最後,我給曉彤的建議是:做好主業,發展副業,把簡單的感官興趣發展為可供謀生的職業興趣,當你的職業興趣真正兌現成職業能力的時候,小步快跑,迅速嘗試。當副業收入超過主業時再考慮是否辭職。

33-36歲這幾年,是曉彤職業生涯突飛猛進的幾年。她開始瘋狂地學習烘焙技術,我記得有一年家裡幾乎沒買過點心,她總是時不時的送來一些,藍莓芝士、榴蓮千層、月餅、花式麵包等等,她每次都要看著我吃,還要我提意見。

曉彤的手藝突飛猛進,她開始嘗試通過微信訂購的方式銷售,一開始訂單不多的時候,由老公負責開車配送,後來單子多了就僱了配送員。小打小鬧一年後,曉彤開了一家烘焙坊,有了幾個僱員。今年5月份的時候,在驗證了烘焙坊的盈利能力後,曉彤辭去了財務經理的職位,她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烘焙事業中來。

依我經手的生涯諮詢案例來看,事實上,真正具備“通才”特質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都是普通人。那麼,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並且深耕下去,這是一條切實可行且容易獲得成功的路。

03

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很多人在職業生涯上步步艱辛,是因為一開始就選錯了行。有些人的特質特別適合從事藝術類工作,在選擇專業時卻胡亂選擇了統計;有些人因為家裡人都在做生意,就學了市場營銷,然而他的思維特點可能更適合科學研究......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人們在關乎自己前途和人生的職業生涯選擇上,往往是那麼草率而迷茫!

我們知道,興趣是一個人做事很重要的動力。如果說一個人做的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麼他不但可以在做事的過程中很愉快,也會對這件事很堅持,並且很容易做好。

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美國的職業指導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蘭德在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職業興趣理論。他認為人的人格類型、興趣與職業密切相關,興趣是人們活動的巨大動力,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積極性,促使人們積極地、愉快地從事該職業,且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

霍蘭德教授把人的職業興趣分為如下圖所示的六個類型,你可以自行百度,通過網上的相關測評來測出自己的興趣類型(一般是三個代碼,被稱為霍蘭德代碼),也可以通過多一些的嘗試,在嘗試中總結自己的興趣特點。比如,你回想一下,你喜歡做哪一類的事情,你關注的事物中,是其中的什麼最吸引你,讓你最有樂趣……如果多去嘗試和總結,你就會發現一些自己的興趣傾向。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04

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該如何平衡?

很多人都是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形成了很高的造詣。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曾對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髮表演講:《你須尋得所愛》。他號召年輕人:你需要去找到你所愛的東西。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 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全心全意的去找。”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幸運,能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找到感興趣的事情,即便你有幸找到了,有時,你也不得不以現實的態度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

事實上,在我們的職業選擇中,如果你能夠很好的把握職業選擇四象限法則,你也就更容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理想的職業,應該是你喜歡且擅長的。如果你一時找不到這樣的職業,你可以考慮兩個方向:

1、喜歡但不擅長

就像本文中曉彤一樣,你可能會因為不太擅長做某些事情而有一定的壓力,但因為你喜歡,你就很樂意去學,就會積極主動的提升自己,壓力反倒會成為你的動力。你只要多做事,積極淬鍊自己,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就可以得到快速提升。然後,你就極有可能晉級第一象限,遇見完美的職業生涯。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工作室一角

2、擅長但不喜歡

你可能一直從事一項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由於職場的長期淬鍊,你已經擅長了某些自己不喜歡的事,而這些事情,恰恰又是你的主要經濟來源。正如本文中曉彤一樣,不喜歡財務工作,卻一直堅持下來,因為這是家裡的重要收入來源。

如果轉行,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放棄現在擅長的技能,進入到陌生的領域,從零開始學習新技能。這需要勇氣,因為很可能你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等都會發生變化。

你可以從通用和專業兩個維度出發,盤點一下自己的技能。

可以在不同職業間遷移的技能,屬於通用技能,比如寫作、溝通、外語、領導力等就是通用技能。

受限於特定工作環境,離開那個環境就不能遷移的技能,屬於專業技能,比如美髮、編程、家電維修等就是專業技能。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愜意放鬆的環境

盤點之後,分析一下你想要從事的那個職業,看一看,這個職業需要哪些專業技能、哪些通用技能。如果你選擇的那個職業,你的專業技能不匹配,但是通用技能匹配,那就要考慮一下,你習得這項專業技能,並將它發展為職業能力的可能性。如果習得時間較短,並且將它發展為職業能力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就比較容易切入。如果這個職業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專業技能你都沒有,那麼,轉行的可能性就會低得多,這時你要慎重考慮。

人們往往會因為從事一項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心生倦怠。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源能夠轉換行當,所以當我們無法改變工作環境時,如何處理倦怠情緒呢?新精英生涯創始人古典老師給出這樣的建議:

1、悅納

理解興趣並不是職業的唯一追求,而且沒興趣也能成功。興趣成為職業的時候,不僅僅要滿足你的快樂,還要滿足能力的水平和社會的要求,懂得判斷自己是不是達到社會要求的能力水平這很重要。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芬芳滿屋

2、提升職業興趣

對外調試:適合對於這個職業完全喪失興趣的人,通過外面的調適讓自己進入到感興趣的地方去。

你可以問問自己:

A)在你現在的職業中,有哪些部分、崗位或部門是能夠與這些興趣點相結合的?

B)怎麼樣才能進入?

C)如何把自己的興趣結合到自己每天8小時之中?

孫瑞希:那些你擅長但毫無興趣的事,你堅持了多久?

對內調試

A)提高感官刺激——通過受刺激、設定有挑戰的高目標,建立不確定性

B)提高直覺刺激——通過提供恰當的知識、培訓和學習機會,找到價值感

C)提高志趣刺激——通過找到同伴或競爭者、做公開承諾、找到兌現方式

3、發展為副業

意思就是說:給生活加點鹽,在業餘生活中乾點自己喜歡的事。

你可以問問自己:

A)在你現在的生活中,如何培養這方面的興趣?

B)在現在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實現興趣點的方式?

C)看看興趣培養的障礙,並制定一個產生興趣的計劃。

D)進入職業:進入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領域,提高興趣直至能力達成為止。

最後,關於興趣我想要說的是:興趣與其說是一種天賦,不如說是一種自我管理技能,那些生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識掌握這種技術的人,而我們大部分人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讓自己活得有趣。

關於本文:

作者孫瑞希,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NBCC美國諮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全球生涯教練,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職業培訓師,上海杉樹公益基金會大學助成項目導師/教練,瑞希企業管理(長春)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14年職場歷練,3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約1200例一對一生涯諮詢案例,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