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工作了几年,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原先那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现在越来越难以产生激情,工作兴趣大减,每天上班混日子。看看整个行业,也觉得越来越没有前景。于是你想转型,要么跳槽,要么切换职业“跑道”换个行当,甚至时不时地想想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创业。

然而,转型在给你带来一缕光亮的同时,也给你带来深深的不安。想到那些因为选择不慎、转型失败而付出巨大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人们,你就深深的忧虑。你不敢轻易尝试,在徘徊中焦灼不定,在转与不转之间患得患失。

无论你是跳槽、转行还是创业,如果你所转换的职业角色与你之前从事的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内外部客户群等方面有较强的关联度,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次小的转型;如果你所转换的职业角色与你之前从事的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客户群体等方面关联度较小或毫无关联,那么这就是一次大的转型。

无论是小转型还是大转型,面对新的职业环境,遭遇困惑的人总是非常多。

有这么一位来访者,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他在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了转型,或许他的经历,能给你一点启发。

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01 职业难以承载理想,我该如何转型?

来北京之前,于涛(化名)一直在老家的保险公司做理财经理。于涛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认为年纪轻轻就挂着“经理”头衔的儿子还是蛮有出息的。经过五年的打拼,于涛也从初出茅庐只能拿着微薄底薪的职场新人发展成佣金收入很不错的职场白领。

但表面看起来光鲜的工作,只有于涛自己知道,每天上班坐在工位前,有多么痛苦。真应了那句话:上班如上坟。

于涛说,自己虽然挂了个“经理”的头衔,但实际上就是个大业务员。一天到晚得打无数个电话,向潜在客户兜售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于涛说,你没有做过电话销售,你不知道这份工作有多么考验人的耐心。

每天打电话前,他都要深呼吸三次,然后给自己“打鸡血”。他说他“打鸡血”的方式很特别,他站起来正一正领带,连续对自己说三遍: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然后再摆一个“YES”的动作。他说这套动作做到第五年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有点傻,像个干传销的。

当他满怀热情地给潜在客户一一电话拜访时,很多时候,话还没说完,电话那端“啪”的就挂了。收到最多的是冷冰冰的“不需要”,更有甚者,问候他的祖宗八代,对他大声痛骂。

那些对理财颇感兴趣的准客户或者已经成交的客户,他们的电话不分早晚工休,随时都会在非工作时间打过来。现在有了微信更甚,半夜经常能收到客户的微信咨询。于涛说他现在养成了习惯,如厕都要带着手机,生怕不能第一时间处理客户的来电和咨询。一个人一天24小时,时刻处于“备战”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得不到休息,他经常感觉心力交瘁。

我问于涛,那你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

于涛开玩笑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不过劳,不猝死。

这些年,理财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的人事变动频发。新领导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就挪窝了,一个领导一个“指令”,这导致很多政策没有连续性,基层在执行时无所适从,由此引发了不少客户投诉事件。有几任领导甚至动了绩效薪酬体系,导致员工收入的剧烈波动,但随着他们走马灯似的离任,看起来大刀阔斧似的改革随之停顿。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于涛的销售业绩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安全感跌落到谷底,他开始越来越厌倦这份工作。

于涛说,对于这份工作,自己一开始就并不喜欢,但刚毕业的时候,并无太多资源,只能先选择在这里落脚。他说:一份工作,薪水不高没有关系,但起码要自己喜欢才好,要能够学习、成长,要能够看到晋升的空间,这样的工作才能给人希望,才有奔头。

他说,他现在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希望通过一次职业转型来完成“华丽的转身”。可他又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能转到哪个行当,适合干点什么。

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02 从小目标着手,一步步接近大目标

尽管对于自己未来到底要干什么,于涛还是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但来找我之前,他对自身的优劣势都进行了分析,非常积极主动。他希望将来从事的职业能够发挥过往的经验特长,但工作性质和内容要有根本性的突破。

和于涛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后,我发现,于涛之所以在职业转型时觉得有心无力,没有抓手,主要是由于他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的从业领域,并未向外扩展,对于外面的世界,选择性屏蔽。他的视野狭窄,对于自己的职业探索做得也不够。

我给于涛做了一系列测评分析,之后和他一起梳理出他感兴趣的职业。结合测评结果,我向于涛清晰的呈现兴趣爱好和职业兴趣的区别。你喜欢的职业,并不一定适合你,只有那些你喜欢的、你擅长的、世界需要的并愿意为之买单的,才能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于涛之前有过五年电话销售方面的经验,也经常参加这方面的培训,他本人有非常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公司的内部培训师,也多次分享过销售技巧方面的课程。他对培训行业非常感兴趣,经过系统的职业梳理,他希望将来自己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我建议于涛聚焦一下培训行业的细分领域,试着从课程顾问或助理培训师作为切入点,逐步向培训师、资深培训师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和于涛共同确定了他的转型行动方案。

1、由于于涛对即将转向的行业了解不深,所以我建议于涛给自己一段时间向所选择的方向做些准备。学习和了解新方向的专业知识。打磨简历,寻找辅助性入门岗位切入,比如课程顾问、助理培训师等。

2、入职后,在新岗位认真学习,弥补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课程,尽快胜任。

3、工作平稳后,不断学习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各项技能,积极寻找企业内部发展机会以获得更好的提升。

经过三个月的储备和积极努力,于涛获得了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机会。他从课程顾问做起,并利用公司的培训资源优势,学习了大量认证课程,考取了相关资格证书。目前,于涛已经转岗成为助教,距离培训师虽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03 用理智来规划好个人的职业转型

我遇到过不少来访者,他们有一个宏大的没有边际的梦想,一想到要实现这个宏大的梦想可能要走上很长很难的一段路程,他们便知难而退了。于是很多人,一边痛骂着工作的不如意,一边继续在这个不如意的泥潭里装睡。

于涛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我们上周在北京碰了面。谈到这次职业转型,他不无感慨的说:一个职业转型目标,不仅要正确,而且要可行,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

是的,的确如此。无论多么宏大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步骤上。

当你在进行职业转型时,如果当前的条件不具备,建议你将通往大目标的路分成几个“标段”,适当延长一下实现大目标的时间。只要你在每一阶段都全身心的投入,随着一个个小标段的“完工”,最终,我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大目标。

孙瑞希:关于职业转型,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04 职业转型不可不知的4大成功因素

1、结合职业定位加速职业发展

职业转型最忌盲目,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找到自己的职业潜力;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目标行业的关联度,了解自己的劣势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弥补。没有方向就盲目转型是一种美丽的“扯”,只有瞄准方向、找准定位才能有效的发掘我们的潜力。

2、了解目标行业,你可以做个“生涯人物访谈”

很多人对目标行业的了解都是通过网络、杂志、报纸等媒介来完成的。有条件的话,建议你广泛的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来向供职于该行业的人打听。你不妨有计划的做一次“生涯人物访谈”,也许会搜集到很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一些信息,可能会直接影响你的决策。

3、找到转型的切入点

如果不能一下子达到既定目标,不妨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小目标,一段一段地去实现。只有找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能完成目标的积累。

4、适应期避免患得患失

任何转型都要有一段适应期。对新环境的适应、对可能低于从前的薪资收入的适应等。在适应期中,如果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就很容易心态失衡,最后半途而废。

职业转型就好比猴子爬树,有时你可以从一棵树冠跳到另一棵树冠;有时,你只能从一棵树冠上爬到树下,再重新爬到新的树冠,这个过程中,可能对应着薪水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但只要战略方向是正确的,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而已。而此时,路已经走了一半,半途而废意味着你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你要“割肉”出局了。

在我做生涯规划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太多的人,面对机会时没有准备,面对困境时跳不出去。他们的人生留给思考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职业转型也同样如此。所以,当你在做出转型的决定时,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上述的几个要素你能做到多少?

要知道,每一次华丽的转身,深入的思考、科学的规划都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