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在協同中加快轉型升級

盛夏時節,徜徉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潮白河畔,微風吹過萬畝銀杏林,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這片環京規模最大的銀杏林,已成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中的一個突出亮點。

廊坊市營造百萬畝森林,染綠京津走廊,僅是河北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4年多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河北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加速轉型升級。

創新引領,打開新天地

7月25日,作為河北確定的北京批發市場疏解重點承接平臺,滄州明珠國際商貿城的“早市”賣場正式揭牌。來自北京大紅門批發市場“早市”的2000家商戶在這裡開張。近年來,已有7000多家北京服裝批發商落戶滄州。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4年多來,河北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有序推進,不斷取得新進展。京冀兩省市商務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承接地批發市場建設工作方案》。截至今年7月,河北省已累計簽約引進北京商戶39326戶。僅2017年,河北就從京津引進項目3615個、資金3961億元,分別佔全省引進項目和資金的49.1%和62.6%。

把產業承接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河北先後出臺《河北省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全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加速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滄州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河北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一個範例。近年來,落戶滄州的北京現代,整合北京總廠資源,集聚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同時,與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關聯的13個汽車產品項目也落戶滄州,與汽車行業配套的物流、服務貿易和金融行業飛速發展,一個嶄新的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以改革創新為支撐,河北努力破解制約協同發展、產業對接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承接環境,加強與中關村、濱海新區等創新源頭的對接協作。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1382項,同比增長23.5%。

京津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商貿物流等產業轉移項目為河北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積蓄了新動能。如今,河北產業轉型升級迎來了三大可喜變化:裝備製造業超過鋼鐵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工業。

消除壁壘,打通“斷頭路”

河北省高速公路項目工程師安光恆,在2014年之前記得最清的數字是“24.194”。

2008年,京昆高速與廊涿高速實現互通。名稱中雖有“京”字,但24.194公里長的京冀界至淶水段始終沒有著落,京昆高速成了名副其實的“斷頭路”。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要先行。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出臺,打通“斷頭路”成了京津冀三地交通管理部門的頭等大事。那一年,安光恆來到京昆高速公路項目辦公室,負責這段高速公路的項目實施。經過京冀兩地共同努力,當年12月25日,京昆高速率先通車,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京冀打通的第一條“斷頭”高速。

京昆高速通車的第二天,京津冀之間的另一條“斷頭路”——京臺高速公路廊坊段正式建成通車;2016年底,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密涿高速公路河北段宣佈建成通車;今年6月底,京秦高速公路位於三河市境內的京冀、冀津連接線段建成。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網絡得以盤活。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間已有11條高速“斷頭路”“瓶頸路”被打通,里程共約1100公里。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

共建共享,滿滿獲得感

日前,《京津冀工傷保險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簽訂。京津冀將在工傷認定、工傷勞動能力鑑定和工傷醫療康復三個方面開展合作。同時,率先解決向雄安遷移的央企的實際問題,在雄安選定兩家工傷職工醫療康復機構,推進京津冀工傷協議機構的異地管理。

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優質的人才資源。要讓人才願意來留得住,除了良好的人才發展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還要著力解決人才流動的後續問題。

4年多來,河北不斷深化與京津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共建共享,拓展在教育、醫療、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2017年,受惠於京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居住在廊坊燕郊的數十萬北京醫保參保人員,在河北燕達醫院看病,實現了持卡就醫直接結算,省去了兩地奔波、繁瑣報銷之苦。京津冀上千家醫療機構簽約合作,通過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合作共建等模式,河北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京津的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教育協作方興未艾。4年多來,三地之間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機制和橫向聯絡機制,簽署了500多項教育合作協議,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通過異地建新校、辦分校、委託管理等多種合作模式,引進京津優質教育資源。

在民政、社保、政法等其他領域,京津冀三省市近年來也簽訂了一系列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區域難點、民生痛點等正逐步得到解決,讓人民群眾不斷收穫協同發展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