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威資本:淺析不良資產行業估值與處置的發展情況

(瑞威資本產業觀察系列研究)隨著不良資產行業的日趨火熱,正確的估值能力與盡調能力成為資產管理機構能否盈利的關鍵點,同時處置方式的轉變以及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將為挖掘資產價值的最大化提供更多的手段與可能性。

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發展至今已經有十九年,從最初的疑惑觀望到現在的趨附者眾,經歷了政策主導到市場化轉型再到充分市場化的階段。2018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不良資產逆勢繁榮的特殊性將越發明顯。

四大AMC——東方資產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中指出,來自資產管理公司的受訪者多數認為,2018年不良資產一級市場中,隨著購買主體數量的增加,買方競爭激烈,賣方市場特徵將更為顯著;二級市場的開發度、專業化、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不良資產經營單位將適當加快處置,民營企業將成為不良資產市場中的主要投資者。隨著競爭的加大,資金成本的上升,收購不良資產包成本在增加,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在這種情況下,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愈發重要。

不斷專業化的估值與盡調要求

對不良資產投資領域的白熱化,不良資產包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若想順利地拿到投資回報率高的資產包,就需要提高資產包的估值。雖然估值只是業務鏈條的其中一個環節,但卻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並且在今天新的市場條件下,無疑也對不良資產的盡調能力與估值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決定是否收包的第一步就是盡職調查,瑞威資本本身就擁有深厚的法律行業背景,在調查內容的基本信息上會先重點關注法律框架,通過對於債權項下抵押物的調查,理清法律信息中的瑕疵點,並且在預測處置思路的情況下開展非現場盡調與現場盡調。

隨著不良資產行業的深入發展,不良資產投資領域正式從以往粗放式經營模式進入了精細化時代,正確的不良資產估值成為盈利的重要關鍵點。瑞威資本在做不動產估值時會對不動產項目的實物資產價值設定不同類別的市場交易係數,不僅需要考慮債權本身的收益,還應當考慮回收週期的時間成本。對抵押物價值評估時,不可忽視處置成本,可以按單位和個人不同的轉讓主體,以及不同的稅收目的的不動產分別測算,並且還應根據各種處置風險難度大小設定清理成本系數,給予標的本身更準確的估值。

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的主流方式是債務重組、債務置換、訴訟追償等為主,然而這種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難以充分挖掘資產的最大價值。傳統的競爭模式中,比如靠AMC牌照或渠道而帶來的壟斷優勢將逐漸喪失競爭力,而需要通過資產性質改變或者改造讓資產整體價值得到提升。所以,現今不良資產處置需要更多運用資產重組、債務重組、資本運作等主動管理方式,進行資產運營,充分挖掘不良資產的價值。而接下來,債轉股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2018年初,國家發改委、一行三會等七部委發佈《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不少專業人士分析指出,《通知》將旨在解決債轉股實際操作中所遇到的瓶頸,尤其是拓寬了項目資金來源,將加快推動債轉股項目的實質落地。

瑞威資本認為:《通知》最大的突破在於允許股債結合。不再拘泥於純粹的債轉股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畢竟純粹轉股的潛在收益有限、風險較高,而股債結合在不同的時期能起到平衡作用,通過股和債的分層吸引到不同的投資者進入,可有效降低轉股過程中的風險。

在近兩年,“互聯網+”模式逐漸也被引入到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總的來看,互聯網平臺在不良資產處置中可以發揮公開拍賣、撮合交易、信息諮詢、數據服務、眾籌投資等功能,實踐也表明,線上處置可以擴大客戶覆蓋面,提高溢價率。但目前在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線上仍然主要扮演渠道角色,功能是展示資產包的基本信息,線下處置的效果和收益仍然還有待考證。因此,在推進不良資產處置互聯網化的過程中,線上線下的協同必將密不可分,把互聯網企業的線上技術優勢與傳統機構的線下處置優勢結合起來,將是未來不良資產行業發展的一片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