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钱没少花,但中国的真实足球人口与真实球迷都太少

本届大力神杯到了法国,为2018俄罗斯世界杯画上了一个句号。今天应广大读者朋友们要求,已做过“假球真相”、“足球经济学”两期爆款专题栏目的我们,就不讲克罗地亚、不讲法国,就接着给大家从经济学角度讲讲中国足球的反思plus,作为我们对今年世界杯的青春回忆,一不小心,决赛一完,这就又过了四年!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首先,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误区——中国13亿人为什么就选不出11个人来踢足球?!并且说这话的时候都是义正词严,有的还配之以捶胸顿足,满腔热血,总之这话一出其杀伤力特别强。其实这话是不准确的,因为虽然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它绝对不是足球人口大国,它的足球人口,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来讲都是不高的。

反过来看一下克罗地亚,400多万人口中,它就有12万的专业足球注册运动员,这可是3%点多的高比例。在中国可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在中国绝对不是从13亿人里面选11个,也绝对没有13亿的3%——3千9百万的足球注册运动员供选,可能有时候就是从13万足球运动员里面选一个。能够可以从130万运动员里面选11个,中国足球肯定比起现在表现好多了。所以中国其实是足球人口小国,中国队的足球人口比克罗地亚少得多,比例少的可怜,所以打不好实际上也很正常。

其次,中国不仅是足球人口少,中国足球的爱好者也少!大家听了可能会强烈反驳,比如自家楼下小卖部的王某某,滴滴司机李某某,小区保安陈某某就都是球迷!但是,我们要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球迷共分三种,第一种是自己下场踢球的,第二种是去过现场看足球比赛的,第三种是像我们这样在电视机前面看的,但事实上只在电视机前面看的其实也不叫严格意义上的球迷,只能叫足球电视爱好者。所以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去现场看足球的到底有多少人?显然,这个比例也很少。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至于说上场亲自踢足球的朋友,相信比例就更小了。例如前几天网上有个计算标准,说足球场在北京五环内是多少,在上海是怎样的建设现状等,结论是中国高地价高房价的大城市里面根本容纳不来足球场这么奢华的配置。然后跟日本人花钱花资源在市区建设的足球场建设一比较,大家又满眼都是泪。

搞足球中国不差钱,但钱花得真挺冤枉

第一,中国不是足球人口大国,第二,中国不是足球爱好者大国,这两个硬指标都缺,也难怪中国足球打不好。当然这不表示我们就接受目前的尴尬现状。因为事实上我们为足球投入的资源也很多,本届世界杯8强主教练的年薪总和只有1530万欧元,而中国国家队主教练里皮一个人的年薪就高达2300万欧元,是8强主教练年薪总和的2倍。本届冠军法国队主教练德尚的年薪只有350万欧元,不到里皮的六分之一。今年去俄罗斯看世界杯的十几万中国真球迷们,他们的消费数字在全世界来讲都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包括中国赞赏商为本届世界杯投的钱,甚至都不比主办方俄罗斯投的钱少。根据统计, 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也由此前两届只有一家官方赞助商增加到此次的7家赞助商,同时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是投入4亿美元的美国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所以中国为足球花的钱是真不少,但得来的回报确实比较低。从目前来看,中国足球也就是世界排名第75—80的水平,真是说冤也不冤,说不冤也挺冤。

中国足球的希望还是得从娃娃抓起

中国足球的现状决定了它打不进世界杯,拿不到好成绩,而且如果不加改善,不仅这一届,未来的十年八年它很可能也会继续这样。

当然从给出理性、建设性建议角度思考,我们确实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现状,而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行动。例如老人家讲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就很对,要抓就抓好8岁到15岁这一年龄段的足球苗子。因为足球讲天分,一位有20余年英超生涯的足球教练就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12岁以后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和意识,就很难再在球场上出类拔萃”。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能训练的真有发展,但是也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踢足球就是为了加分。因为兴趣的培养,不是说要硬性引导,也不是要一杆子打一片,比如中国人口多,其实只要提供足够的练球环境,让孩子在足球、篮球、钢琴、奥数等爱好中选择,让愿意踢球的孩子踢球,他们才有可能长成足球天才。

想象力要跟上!足球是高端服务业的产品

足球其实是名副其实的高端服务产品,因为它牵涉的体量大,吸引资金多,它吸引的不管是管理资源、资本资源,还是科学技术,都说明了它是一个高端服务业的产品。

所以足球跟我们国内原来擅长的传统制造业完全不一样,它讲究的不是大生产,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包括像克罗地亚那么小的国家,它在对足球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套完整的青年训练体系,而不仅仅是靠机械的、重复的用功,或者说靠考核绩效kpi这种机制来产生。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例如随着本届冠军法国队也声名大造的法国克莱枫丹训练基地,在硬件设施上,它有7片天然草坪、2片人工草坪、60多位常年供职于此的专业教练和理疗师,以及1个体操馆、1个带有桑拿室的健身房、3个网球场。在软件上,它的直管部门是法国足协,其还会安排包括文化考试和足球技能测试都在內的入学考试,招收13岁年龄段的新学员,并直接向法国各级俱乐部青年梯队输送人才。

它有培养一个球员一路发展上升的堪称定制化、正规通道,也有法国足协的有效投资,这都是相应一整套的配合。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需要有一些俱乐部,或者有一些企业,或者有一些地方政府,把足球按照高端服务业的思路去设计、去运作,去精耕细作进行培养,再进行筛选。只有形成这样一个足够的氛围,我们才可能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足球明星。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说实话,中国以前也出过很多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而现在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不要说打进世界杯,就是取得像日本那样的战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日本人的体能、足球天分其实跟我们中国人差不多,只是我们可能要补上像他们那样的纪律性、执行性,还有要跟上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持。

总之,中国足球要有希望,还是得把它当成一个高端服务业来进行培养,进行规划。同时要有足够大基数的少年足球运动员,让他们优胜劣汰,让他们自由发展,而一定不是再挑10个把他们送到西班牙、送到葡萄牙,送到巴西去培训,因为离开原生家庭本身就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很不利,所以那种搞法适合做雇佣军,适合做海关突击队,它不是足球这么一个大项问题所能适用的解决办法。

足球是一个需要管理,需要集体主义,需要资本配合,甚至需要一点现代性,需要一点想象力的产业。试想中国足球如果能上去,中国在其他行业很可能就也有戏。而中国足球也需要打开眼界了,比如像华为这种有专注科研投入能力、全球化发展思路的企业,如果让它们搞一支足球队,结果会怎样?说不定会挺好。

中国足球为啥这么不行,真不是13亿人选不出11个人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