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内心柔软,但一定要硬气地活

看完电影《我不是药神》,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有这么一幕打动了我:吕受益是白血病人,但他从未说过一句丧气话,反而是对生命充满了渴望。

他大口吃饭,胃口比正常人还好;他拉拢药贩子,想尽办法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病痛的折磨下,他有100个去死的理由,可当他看到妻儿,还是选择忍痛活下去。

他已经柔弱到没有一丝力气与命运对抗,是家,给了他求生的欲望,给了他撑下去的勇气。即使最后在毫无希望之时他选择了自杀,眼里也是对家人的爱与不舍。

其实,身处都市洪流的我们也一样,家,让我们精神饱满,来抵抗生活的刁难。

家是人安放“柔软”的地方

“你过得好不好,看你的家就知道”,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就像触电一样被击中了。

刚毕业那会,提着大包小包,急匆匆赶到北京,想要大展宏图。可现实却给我泼了一身凉水:身上的钱只够租一个十来平米的小房间,工作也迟迟没有着落。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每天却忙得脚不沾地。回到家只想躺着,衣服乱扔,房间也很少收拾。忙碌一天,看着乱七八糟的房间不仅没有半分轻松,更谈不上有归属感。

家里凌乱,思路也凌乱。工作中也屡屡出错,成为了团队的拖油瓶。

那时的我,一边希望以后能住进更好的房子,一边却又从没把出租屋当成过“家”,总在憧憬未来,却总也过不好当下。

后来我偶然在书中读到了松浦弥太郎,他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他说,你家的样子,就是你生活的样子。

我这才明白,原来我对生活不满,是因为我一直在自怨自怜,从未想过去改变。其实,房子不在大,住好才是家。

我开始注重生活品质,认真整理房子,每一个简化的动作都让我坚信:生命中有些事是可以牢牢把握住的。

如今,我如愿搬进了更大的房子,也逐渐体会到,房子本不是家,是在房子中用心度过的生活,让它成了家。

而每个在都市中要强打拼的人,其实都有柔软的一面。只有把房子变成家,我们内心的柔软,才能有处安放。

你有多柔软,就有多坚强

3年前朋友小雅结婚了,一没拜天地,二没见高堂,只是领了证,就住在了一起。当时身边的人都不看好这段感情,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呀。

可爱情就像迷信,能让女人一头栽进自己的命运里。

男方没有房,只是租了一室一厅作为婚房。俩人所有的钱加在一起,也只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朋友也都劝小雅,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再三考虑。可她却说:

很多女人婚前要房子,其实并不是要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要一份安全感。他给我的爱足够多了,多到让我有满满的安全感,不需要房子来填补。我们虽然是租房住,但也是实打实地幸福。

一番话,的确让我们哑口无言。就这样,小雅打定主意和丈夫一起拼出一个未来。

果然,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婚姻亦是如此。旁人都只看到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3年来,他们先是一起买了25平米的小房子,今年又换了100平米的两居室。

因为一切来之不易,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日常的生活,当作一份尊贵的工作:用心地收拾房间、注重生活品质、讲究生活情趣…

不仅经济条件大大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夫妻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每一天都像热恋。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软体动物,无比柔弱,是那些我们想守护的人,给了我们家,也给了我们坚硬的壳,让我们无比坚强。

家,让人内心柔软,也让人硬气地生活

最近,蔡少芬带着两个女儿参加综艺节目,在家中拍摄,也让很多人感叹:这哪是明星呀,房子比普通人住的还小。

的确,节目中“皇后娘娘”的家的确十分亲民,两个女儿挤在一个不大的房间,各个地方的空间都是高度利用起来。

在大家质疑蔡少芬的家庭条件时,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家,不是空间越大越好,而是爱越多越好。

蔡少芬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嗜赌如命,欠下大量赌债。她从小就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17岁参加港姐出道,被评为季军,进入演艺圈后,赚的钱全部用来帮妈妈还债。

生活实苦,要和甜的人在一起。

2007年,蔡少芬和现在的丈夫张晋结婚,从那以后,生活就像是泡在蜜罐里——

老公在颁奖礼上高调表白:我跟她结婚就有人说我要靠她,没错,我这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