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可得小康,暴富唯有投機

投機廠商有個共同特徵——多年來只是培育了無數“接盤俠”,卻並無多少真正的消費者。

一位做茶多年的朋友,開路虎,住別墅,身家早已過億。達到這個層次的茶商,在珠三角多如牛毛。

也有差不多同時起步的“老實人”,臨近退休年紀,仍守著一爿小店度日,過著“撐不死、餓不著”的日子,在朋友圈倒也怡然自樂。

古訓曰,有同行沒同利。同樣的營生,不同的人做,獲利天差地別。

一家踏實經營的茶店,養家餬口完全沒有問題,但要實現絕對的財務自由,唯有依賴投機。

投機,意味著一將功成萬骨枯。超額利潤的底層,是“小白”、“菜鳥”、“接盤俠”們的森森白骨,財富遊戲從來冷酷無情。

一餅純料茶,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純利潤已是“業界良心”。如果非要賺取百分之數百乃至數千倍的純利潤,除了造假、炒作、運作,別無他途。

普洱茶行業,其實是有原罪的。原罪即投機。無論以任何形式切入市場,只要公然宣稱“升值”、“投資價值”的品類,無一例外可以歸入投機的範疇。幕後,便是張網以待的操盤手。

馬克思說,“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能有超越“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且不必“冒絞死的危險”,茶界資本家們還有什麼不敢幹的?

做茶可得小康,暴富唯有投機

從投機的層面來說,銷售九塊九包郵“老班章”的商家,比起開發數千元一餅的假“老班章”廠商,良心要好得多了。

多少品牌茶企迷失在投機的深淵。一邊大講特講茶人情懷,一邊不遺餘力將下游合作伙伴的血吸乾。奉獻了他人,成就了自己,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茶行業的食物鏈上,投機者即掠食者。任何光鮮的外衣,難掩其貪婪本性。對於這個群體,茶只是一門生意而已,底線可以無限拉低,社會責任感也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投機廠商有個共同特徵——多年來只是培育了無數“接盤俠”,卻並無多少真正的消費者。所謂成功,只是投機的成功,算不上品牌的成功,更算不上茶人的成功。

資本的“大膽”,裹挾了一個個山頭,並不斷孳生出各種利於炒作的概念。老實做茶的,是越來越稀缺了。

這個行業,暴富是可恥的,唯祝願“老實人”小康吧。

做茶可得小康,暴富唯有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