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只有好與壞之分,哪有奢侈與否之說?

可以花錢買面子,身體卻是誠實的。

奢侈的本意,是指無度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好像歷來都不被當作什麼好詞兒。這幾年,普洱茶行業也興起了一股奢侈之風,無形中炒高了山頭原料價格,抬高了茶品的社會成本,增添了終端消費負擔。這種扭曲了的價值觀,對行業的危害可謂深遠。

所謂“奢侈”普洱茶,首先體現在價格的奢侈上。無論標榜小微產區、千年古樹,還是“皇家貢茶”、“大師”拼配,價格無不令人瞠目結舌。也正因為有了堪稱奢侈的定價,才有底氣把自己歸入“奢侈品”的行列,除此以外還有什麼能夠真正拿得出手的呢?

問題是,這類“奢侈”只是自我標榜的奢侈——既無品牌沉澱,又無品質支撐,一句“老子就是有錢,就是要賣天價”——難免要貽笑天下了。

普洱茶作為飲品,只有好茶壞茶之分,並無奢侈與否之說。入口的東西,不比買衣服,首先要對自己的肚子負責,其次才是面子。

去年,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說是有位顧客花費35000元購買的香奈兒上衣,洗滌後掉色,客服給出答覆是“我們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過洗滌的情況”,也就是說穿幾次就肯定要扔掉了。

但,茶不能這樣喝。試想,一萬塊買回一餅包裝精美的“奢侈”臺地茶,如果口感還不及幾百塊一餅的老樹茶,難道喝一口就吐掉以顯示“奢侈”?只有冤大頭才會這樣幹吧。

茶只有好與壞之分,哪有奢侈與否之說?

冤大頭可以花錢買面子,身體卻是誠實的。茶好與不好,與“奢侈”並無必然聯繫。所謂的“奢侈”普洱茶,哪個不是人為炒作起來的? ——包下一片茶園,包裝上肯花大價錢,價格再定得高上天,這樣的“奢侈”品牌,除了追逐暴利的急切心態,實在看不出對整個行業還有什麼積極意義。

一個茶企,如果拼命鼓吹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那就是已經做好了欺世盜名、愚弄市場的準備。所謂“奢侈”,只是自我標榜的奢侈。可以僱來槍手為自己貼金,卻永遠無法贏得市道人心,每位理性的消費者心裡都有桿秤。

製造“奢侈”普洱茶其實很簡單,是否臺地茶不重要,只要價格定得遠遠超過市場價即可,問題是能賣得掉才行啊。

日常的“奢侈”,可以體現在衣食住行諸多方面。追求普洱茶這種地裡種出來的“奢侈”,腦子進水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