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濫成災的小龍蝦能讓吃貨們表演真正的技術嗎?

最近幾天,想必不少人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小龍蝦在德國柏林快速繁殖,如今已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引進魚類吃蝦效果甚微,柏林市政府呼籲市民“開吃”。許多中國網友調侃表示在中國肯定早被吃完了,甚至還有許多熱心網友主動分享龍蝦烹飪方式,願意帶上調料漂洋過海幫助德國解決危機。調侃之餘,大家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


一、引言

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被稱為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氾濫德國的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淡水,人們推測可能由於它們醒目的外觀和硬殼被人作為寵物帶到德國飼養,飼養過程中逃竄進當地生態系統或被飼主遺棄、放生,隨後大肆繁殖起來。去年,丹麥生蠔嚴重氾濫,似乎這些氾濫的“美味”食物都出現在國外,中國的吃貨們難道真沒口福嗎?事實上,中國是全球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如:福壽螺、巴西龜、水葫蘆等。

氾濫成災的小龍蝦能讓吃貨們表演真正的技術嗎?

圖 1福壽螺、巴西龜和水葫蘆(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來物種入侵對中國本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造成了嚴重影響,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固有平衡,對中國的農林牧漁業生產、交通航運、環境、人類健康和公共設施安全也造成巨大危害。

具體表現為:(1)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外來物種進入新的生態系統,往往缺乏天敵及其他物種的制約,如果入侵物種本身繁殖能力強,就會逐漸發展成優勢種群;有些入侵物種甚至會以當地的物種為食,久而久之勢必造成當地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2)影響人類健康:福壽螺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巴西龜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這些入侵物種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3)破壞生態平衡:水葫蘆在我國多地大範圍爆發,造成水中含氧量減少,嚴重影響了當地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當地大量水生動植物死亡,對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影響很大。

氾濫成災的小龍蝦能讓吃貨們表演真正的技術嗎?

圖 2生物入侵的危害(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吃貨”真能解決生物入侵嗎?

民以食為天,近些年大火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圍繞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日常飲食流變以及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傳遞了獨特的味覺審美和東方生活價值觀。中國號稱“吃貨國”——好吃的東西叫食材,不好吃的東西叫藥材,不能吃的東西叫五金建材,與吃有關的表達方式更是不勝枚舉。德國氾濫的小龍蝦在國人看來無異於暴殄天物,因為國內野生小龍蝦基本被我們吃得銷聲匿跡,市場上的小龍蝦主要依賴人工飼養並且價格飛漲,小龍蝦也因此被人戲稱“入侵界的恥辱”。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成百上千入侵中國的物種裡,像小龍蝦這樣可以通過簡單“吃”的方式解決入侵危機的只是極少數。

福壽螺個體大,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強,曾經有人將它作為食材處理,但是如果食用沒有經過很好處理的福壽螺極易造成管原線蟲和其他寄生蟲的感染病,由於食用福壽螺導致意外的新聞也時有報道。除了福壽螺,許多入侵物種本身就是動植物病害,不能吃;有些攜帶各種病害,不敢吃;有些口感不佳,不好吃。雖然存在於食物鏈頂端,人類在食用入侵物種面前仍然是那麼無能為力。

氾濫成災的小龍蝦能讓吃貨們表演真正的技術嗎?

四、生物入侵的方式

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生態問題,中國幅員遼闊擁有包括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在內的多種氣候環境,為外來物種入侵提供了合適的棲息地。入侵主要包括三種方式:(一)有意引進:20世紀30年代水葫蘆作為飼料、觀賞植物和汙水防治植物引進中國,其後在南方作為動物飼料被廣泛種植。隨著中國內地工業的迅速發展,內河水體的營養化加劇,水葫蘆藉助其高效的無性繁殖與環境適應能力,開始在內河流域內廣泛蔓延。(二)無意引入: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不斷增加,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和國際旅遊業的迅速升溫,外來物種則隨著引進的原木、苗木、花缽、土壤等而被無意傳入,例如“松材成蟲”就是中國貿易商在進口設備時隨著木製包裝箱帶進來的,此外入境旅客攜帶的水果肉類甚至鞋底也會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三)自然傳入:外來入侵生物還可通過風力、水流、昆蟲鳥類的捕食等自然因素傳入,例如紫莖澤蘭就是通過某種自然方式從中緬、中越邊境自然擴散進入我國的。

五、應對生物入侵,路在何方?

外來物種入侵是一條無聲的戰線,如何控制外來入侵種並儘量減少對我國造成的損失是我國面臨的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問題之一。治理生物入侵有物理、化學、生物三種方法,物理方法就是採用人工拔除、替代種植的方法把入侵生物消滅;化學方法就是用農藥和除草劑,雖然見效很快,但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汙染甚至危害人體健康;生物方法則是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敵來制約入侵生物,然而天敵的引入也需要慎重為之,引進的天敵稍有不慎也會成為新的入侵生物造成更大的麻煩。

早在2005年,《清華大學學報》針對外來物種入侵曾經給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1)從法律上規範外來物種的引進:外來物種之所以在我國氾濫肆虐,重要原因是我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預防外來物種入侵必須使我國環境保護走向法制化;(2)加強外來物種的科學研究:西方國家對外來物種入侵研究較多,已發表大量研究成果和出版物,然而,中國對外來物種及其對自然環境影響的研究較少;(3)進一步嚴格檢疫制度:當前我國在檢疫方面已有一些早期預警體系,然而外來物種的監管涉及社會的各方面,僅靠某個或某幾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多個部門需要統一思想,加強協調;(4)加強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意識:外來物種的入侵和人類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需要喚起和提高公眾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關注,避免無意地引入危險外來物種。

六、結束語

生態問題關係所有人,阻擊生物入侵是場持久戰,也需要我們普通人的積極參與。藉此機會,提醒各位吃貨們千萬別因為一時嘴饞偷偷或是無意帶回了潛在入侵物種喲,還有那些喜愛小動物的人們也不要隨意在野外放生小動物。相信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防制生物入侵鬥爭的勝利!

氾濫成災的小龍蝦能讓吃貨們表演真正的技術嗎?

[1] 王豐年. 外來物種入侵的歷史、影響及對策研究[J].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5(01): 77-81.

[2] 錢芳.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J]. 生物學教學, 2003(11): 4-7.

[3] 向言詞,彭少麟,周厚誠,方煒. 生物入侵及其影響[J]. 生態科學, 2001(04): 68-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