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陷入「人才荒」,1000萬財務會計哭了!

和朋友聊天,她提到最近自己的哥哥正陷入職業苦惱中。

問及原因,她說哥哥在一家酒店運營企業的成本管理部工作,主要負責的是工程結算控制,也就是針對幾個下屬的子公司進行經營指標的考核。他的工作從制定預算時就開始介入,在收入、成本、利潤環節需要考核其合理性,當項目正常運營之後,要求對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並且制定相關的績效考核獎懲方法。

綜上,朋友哥哥眼下的煩惱是沒有現行的或者類似的成熟考核方案可以參考。

說實話,乍聽完,我第一反應是她哥哥的工作內容甚為眼熟,於是便問了一句這個成本管理部是否隸屬於企業財務部。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麼說他的工作內容很眼熟?因為這正是管理會計中“績效評價”的內容,屬於管理會計的工作,卻並不是由財務部門去完成。

無獨有偶,在“智能財務”的引領下,企業對於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日益重視,然而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多公司,承擔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工作的並不是財務部,反而是IT部門,財務部在整個流程中承擔的角色與其他部門無甚差別。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於是我們想到另一個問題,不是說目前我國會計人才已經超過1400萬人,但其中超過85%以上的從業人員都是在擔當財務會計,他們80%以上的工作任務都是圍繞著記錄和核算展開,既然現在很多工作都屬於管理會計的範疇,為什麼要交給別的部門來實施呢?

答案昭然若揭,自然是因為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

據悉,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師的人才缺口已經達到300萬,即便是財務轉型甚囂塵上的當下,人才的缺失依然沒有得到太大的改變。

人才匱乏,企業求賢若渴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財會行業的轉型變革,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國內企業都開始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並且越發重視管理會計的實際運用。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管理會計的運用已經十分廣泛。會計師的工作不僅僅侷限於基礎記錄與核算,絕大多數會計師都要通過財務管控、預算分析、產品定價策略、風險管理、投資分析等手段為企業的戰略經營決策建言獻策,真正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從而助力企業更好的發展。

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故而也引得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日益獲得關注和重視。

因為,管理會計的知識和技能再先進、再實用,也需要人才作為載體去踐行和發揮作用。

而眼下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的匱乏,除了體現在財務從業人員對於管理會計的應用不甚熟悉之外,還體現在國內企業和相關人員整體對於管理會計概念的不瞭解,因而無法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

事實上,雖然不少國內企業正在逐漸嘗試加入管理會計的角色,但正如高頓CMA研究中心的Fiona所說,“很多企業並不覺得自己做的工作是管理會計”,也就是說,企業將屬於管理會計範疇的工作分配給其他部門,或許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些工作是屬於管理會計的部分,甚至仍然將很多工作與財務會計混為一談,卻全無意識。

如此形狀,由於對管理會計概念的模稜兩可,從高級管理層到基礎財務人員,自然都無法發揮財務管理的有效職能,更別說支持商業決策的職能了。

管理會計陷入“人才荒”,1000萬財務會計哭了!

“人才荒”成因複雜 供需不對等

然而,說到管理會計“人才荒”的成因,顯然又十分複雜。不過,終歸是圍繞著供應和需求兩方面。

首先,從會計人才的培養層面上來看,會計這份職業在我國的起源非常早,是個傳統而古老的行業,然而,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向來都是【重財務會計而輕管理會計】的,就連管理會計的概念也是近些年才被廣泛提及,過去的財務會計其實就是我們口口相傳的“賬房先生”。

對於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導致了我國管理會計導師人才的匱乏,以及缺乏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的後果。

其次,從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層面上來看,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和了解有限,企業及招聘者幾乎沒有對於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

在市場的概念中,會計的主要工作就是記賬、做賬、報銷、報稅以及出具財務報表,對於專注於業務規模拓展的企業來說,他們並不太關注內部控制和管理。而管理會計的應用除了要與業務部門協作之外,往往還會涉及組織制度變革等問題,需要來自企業管理層的認可和理解。

然而,在我國絕大部分企業中,領導層的管理觀念都比較落後,對財務的理解也侷限在世俗的理解中,無法給予創新應用的支持和理解,自然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困難重重。

時移世易 管理會計呈現巨大發展空間

時代在變化,近些年,我國正在經歷高速的市場化經濟發展,帶動國內企業蓬勃發展,在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競爭中,企業要想“站得穩”,必須提升內部管理的精益化程度,否則很難呈現長期穩定發展的趨勢。

而管理會計,便是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正在國內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對於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同樣呈現遞增的趨勢。

同樣地,面對遞增的管理會計人才需求,財務會計的生存空間便被進一步壓縮。這也是我們呼籲財務人員適應趨勢轉型變革的原因之一。

科技的迅速發展一再證明,重複性高、體量大的會計操作流程終將被新興技術所取代。屆時,只會核算工作的財務會計將有可能面臨失業危機,唯有從此刻開始,逐漸喚醒自己的管理會計意識,嘗試深入企業業務部門,結合財務數據思考企業日常運營流程,看透數據背後的意義,從“事後”會計向“事前”會計轉變,才能夠度過這場來自科技的挑戰。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三十年前,是企業家“打天下”,只要藝高人膽大,成功的機會就很大;而未來三十年則是經理人“治天下”,只有做好管理,企業才能穩定、持續發展。

這句話用來形容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時代更迭也挺恰當。

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將我們推向了一個解放雙手的時代,卻並不是要無情取代,而是激勵財務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管理事務的思考上,向管理會計轉型是其最佳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