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面對盾牌毫無作用,爲啥兩軍交戰還要放那麼多箭?

大家知道,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古人主要依賴的遠程武器便是弓箭,而弓箭可以很好的遏制騎兵的衝擊,所以在宋代,弓箭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出現了,因為柔弱的宋朝要長期面對北方遊騎兵的衝擊,因此步兵之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弓箭手。而盾牌則是甲冑的一種,古人形容兵力強大的時候常用“帶甲百萬”進行形容,但是卻從來不用“帶弓百萬”來形容,那麼,古代的弓箭是否能夠擊穿盾牌呢?如果弓箭對盾牌沒什麼作用的話,那麼為啥兩軍交戰的時候還要拼命的放箭呢?

古代弓箭面對盾牌毫無作用,為啥兩軍交戰還要放那麼多箭?

實際上,雖然弓箭分為直拉、反曲、複合等很多種,但總體而言,古代的弓箭是無法射穿同等時期的盾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弓箭和盾牌的發展是同步的,比如宋朝大量裝備黑漆弓的時候,盾牌也已經進化到了鐵盾。而同時期的盾總是能夠阻擋弓箭。比如在明清戰爭中,明軍大量裝備火器,而清軍還處於落後的純冷兵器時代,但清軍用木板鐵皮做成盾車居然能擋住比弓箭威力更強的火器彈丸,最終破關斬將攻城略地屢試不爽。

古代弓箭面對盾牌毫無作用,為啥兩軍交戰還要放那麼多箭?

可見,在面對單面防禦力更強的盾牌時,弓箭的威力更是被大大縮小。既然弓箭無法直接射穿盾牌,那為什麼古代守城士兵還要拼命放箭,甚至不惜體力的射擊對方盾陣呢?其實這麼做原因非常簡單,是為了進行火力壓制。

古代弓箭面對盾牌毫無作用,為啥兩軍交戰還要放那麼多箭?

自古以來,弓箭作為守城時的遠射武器,威力的發揮主要靠齊射,以形成攻擊面減緩敵軍的進攻,迫使敵軍只能躲在盾牌後面,遲緩對方前進的腳步,是一種很好的壓制性武器。

比如宋朝與西夏的延州之戰,面對宋軍重甲盾陣,西夏兵就以齊射的方式拼命射擊,因為箭簇發射量大,儘管宋軍手持巨盾,不少宋軍士兵的小腿、耳、面等軟肋部位卻仍然被射中,宋軍的士氣也被大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