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假醫生」事件背後:借殼近三年,規模一路狂奔

自媒體的一篇爆料文章給正在高速擴張的民營體檢機構潑了一盆冷水,文章直指美年大健康廣州分院醫療體檢質量、從業人員資質等問題。

該文章質疑美年健康冒用已去世的醫生,違規簽發醫檢報告,並指責美年健康,用冒牌醫生坑客戶,用法律漏洞坑員工,對外不擇手段賺客戶的錢,對內逼員工刷信用卡以取得現金流週轉,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員工。

受此衝擊,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為“美年健康”,002044.SZ,下稱“美年健康”)在二級市場上的股價7月30日早間開盤後直奔跌停板。儘管美年健康也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進行反駁,但無濟於事。截至當日下午收盤時,股價仍牢牢封住跌停板。

2015年10月已完成借殼A股上市的美年健康,在歷經併購、擴張後,已躋身民營體檢行業“一哥”位置。借殼上市近三年時間裡,公司處在高速擴張階段。美年健康借殼上市前夕,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1億元。到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已增加到62.33億元。伴隨著公司的高速擴張,公司的體檢門店、員工人數也在迅速膨脹。2015年,美年健康的員工總數是1.39萬人;2017年,這一數字已增加至3.08萬人,整整翻了一倍以上。

美年健康“假医生”事件背后:借壳近三年,规模一路狂奔

陷入質疑漩渦

成立於2004年的美年健康,是一家以健康體檢為核心,集健康諮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於一體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個人健康大數據平臺。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疑,美年健康迅速展開反駁,稱“遭遇有組織黑公關,已向公安機關報案”。美年健康回應稱,爆料文章中提到的“患癌客戶”,在醫院確診為“十二指腸壺腹周圍癌”,但在美年的體檢套餐中並無能夠診斷篩查腸癌的檢查項目。

美年健康也稱“提到的分院以及廣州美年所有醫護人員均持有國家頒發的相關專業資格證及執業證”。之後公司又對媒體曬出了涉事陳姓醫生7月30日在廣州分院的照片,自證清白。

第一財經記者試圖連續上述爆料人,但電話未能接通。一位接近爆料人的相關人士透露稱,爆料人目前受到各方很大壓力。據其透露,上述爆料人與美年健康之間的勞務糾紛目前處於仲裁階段。

此次捲入其中的是美年健康的廣州相關分院。廣州分院所在的華南市場,在美年健康的業績收入中佔有一定的分量。據美年健康2017年的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62.33億,其中,華南地區實現收入8.50億元,佔比13.64%,僅次於華東、華北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美年健康第一次被舉報醫護人員無證上崗,2018年年中以來,美年健康體檢中心多地分院被曝僱傭無證醫護人員、體檢過程隨意、核對身份環節缺漏,誤診、錯診不斷。

2018年6月,有媒體爆料稱,美年健康因在湖南業務擴張過快,工作人員需求量激增,招收大量不具備從醫資質的人員,從事體檢診斷等工作。

湖南都市頻道《都市一時間》欄目在暗訪中發現,在美年健康定王臺分院,做核磁共振的科室當中,7名工作人員中有5人無執業資質。該體檢機構的業務銷售群裡,幾乎每天都有市民因體檢結果出錯、或明顯違反常理,而前來討要說法,公司甚至有專門應對此類事故的回應模板。

美年健康“假医生”事件背后:借壳近三年,规模一路狂奔

借殼後的美年

2015年10月份,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登陸中小板上市,成為了A股民營體檢第一股。中國的體檢市場向來由公立醫院主導,民營體檢機構的體檢份額僅佔整個市場的5%左右。近年來,美年健康、愛康國賓等民營體檢機構崛起後,也試圖從中分得一杯羹。截至目前為止,距離民營體檢機構要佔據整個體檢市場半壁江山,仍有些遙遠,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營體檢機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可謂是爭得“頭破血流”,這可以從前期美年健康“狙擊”愛康國賓私有化一事窺探出一二。

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和美年健康,曾是國內民營體檢的“三巨頭”,呈現“三足鼎立”格局。如今是變為兩巨頭,慈銘體檢已被美年健康收麾旗下。

公開數據顯示,愛康國賓2013財年銷售收入為1.34億美元,2017財年達到4.36億美元,增長3.25倍,平均複合增長率34.3%。美年健康2013年銷售收入9.78億人民幣,2017年達到62.33億人民幣,增長6.37倍,平均複合增長率高達58.86%。五年前,二者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但五年後的今天,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之間二者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愛康國賓的私有化遭遇一波多折,要回到A股上市仍遙遙無期。完成借殼A股上市後的美年健康卻進入到了它的高速擴張時期。

按照美年健康借殼上市的業績承諾,其2015 年度、2016 年度、2017年度及2018 年度合併報表口徑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測數分別為2.23億元、3.31億元、4.24億元和4.88億元。

整個上市公司業績實現情況來看,即美年健康,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2.16億元、3.11億元、5.32億元。從這看,業績兌現情況尚可。

美年健康“假医生”事件背后:借壳近三年,规模一路狂奔

高速擴張下的隱憂

在過去的2017年、2018年,美年健康進行了一系列的高速擴張。

2016年時,美年健康擁有近300家醫療服務及體檢中心。彼時,公司在2016年年報規劃稱,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每年新增100家門店,到2018年,預計達成500家門店的戰略目標。每家門店都實行統一管理及標準化服務。

到了2017年,美年健康的目標進一步放大。在2017年年報中,美年健康表示,現已佈局400餘家體檢中心(其中:美年健康控股146家、參股155家、在建超過100家;慈銘體檢控股60家、參股5家;美兆體檢控股2家、參股3家;奧亞體檢參股7家)。公司並進一步提出稱,全國版圖再擴張,2018年體檢中心整體規模超過600家。

伴隨著美年健康的高速擴張,公司員工人數的增加。2015年,公司的員工總數是1.39萬人;2016年,這個數字變為1.84萬人;2017年時,這個數字是大幅攀升增加到3.08萬人。

在美年健康的人員分佈中,銷售人員、醫務人員及分院保障是佔比最大的兩部分人員。

2015年、2016年、2017年,美年健康銷售人員佔比分別為25.71%、31.06%、28.65%。而同期,醫務人員及分院保障人員佔比則分別為56.89%、53.88%和55.92%。

規模擴張之下,美年健康的銷售毛利率則放緩趨勢。2015年、2016年、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毛利率分別是47.95%、48.31%、46.96%。

一位熟悉民營體檢機構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稱,縱觀整個民營體檢行業,其實亂象一直存在。“高速擴張下,行業之間的惡意競爭現象突出。為了業績業績指標,大家都在拼價格。如為了拿到單位體檢項目招標,機構之間比拼價格。但在拼低價的同時,服務就很難跟上去,因此也出現了一些體檢套餐暗藏一些意義不大的體檢項目。另外,低價帶來的另外一面,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盈利上不去的情況之下,難以聘請到技術水平相對較好的人員。”

美年健康7月30日晚間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認真自查公司員工的執業資格證照獲取及有效狀況,是否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