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沒有自主研發的飛天雲,科技領域將會是怎麼樣?

互聯網最大事


我們已經熟悉了網絡購買火車票;習慣了雙11的狂買剁手;更是盡情享受了4年一次的足球盛事。但,如果這一切都離你遠去將會如何?


回到題目本身,試問有多少人知道這些熟悉的場景都離不開飛天雲的支持呢。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飛天雲,這些複雜的、高速發展的應用場景根本不可能落地。而你將面對的是寒夜到火車站排隊買票,超卡的世界盃畫面等等。


這個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能夠把分佈在全球的數百萬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向社會提供在線公共雲服務。

其實,雲計算早已逐漸成為科技領域發展的基礎設施,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網絡巨頭都紛紛在該領域發力,根絕數據顯示,排在前十名的網絡巨頭在數據中心建設上的投資達到了750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排名第六。


如果沒有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自主研發,可想而知,我們以後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一定會被歐美國家所牽絆,這對我們來說是異常可怕的。

不過,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擁有著互聯網思維,並且懷著民族理想,將這種自主研發的基因與進取創新的民族理想相結合,即便困難重重依然堅持探索,花費9年時光,最終研發出了世界第三朵雲。


可能這樣說還是太抽象,我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就會比較明白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飛天,會怎麼樣。


以雙11為例吧,2017年雙11期間,交易峰值達到了32.5萬筆/秒,支付峰值25.6萬/秒,9個小時交易額突破1000億。憑藉著其對雲計算底層技術體系的強大把控,飛天雲抗住了堪稱世界互聯網史上最大規模的併發流量洪峰。

如果沒有飛天雲,沒有對雲計算底層技術體系的強大把控,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就只能乖乖地求助於外方,這相當於我國在雲計算領域的發展就像是被扼住咽喉。

這也是為什麼阿里雲沒有基於OpenStack 搭建,而是依靠自身技術,自主研發出了“飛天”。講真的,飛天的出現,填補了中國大規模操作系統歷史上的空白,打破了歐美長達40多年的技術壟斷,為我們追趕世界領先科技水平又邁進了一步。


互聯網深科技


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實際上是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爭了一口氣。中興被制裁的恐慌無時不刻都在提醒我們,掌握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有多麼重要。我還記得在《朗讀者》裡,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就說過一句話,“沒有技術是會要你命的”!

國外有亞馬遜、微軟、谷歌、IBM等等巨頭,中國如果沒有一家自主研發的雲,就必然喪失了話語權,只能任人擺佈。

我再說點兒具體的,因為是自主研發,所以飛天對雲計算底層技術體系有很強的把控力,可以自己解決核心問題。不僅如此,飛天之上的產品和技術也非常厲害。飛天跑在上百個數據中心裡面,它負責統一管理數據中心內的通用服務器集群,調度集群的計算、存儲資源,支撐分佈式應用的部署和執行。

打個比方吧,飛天就是肥沃的土壤,各種各樣的技術、產品都可以在這裡生根發芽,例如神龍雲服務器、POLARDB、ET大腦等。沒有飛天,這些產品都不可能實現。

就拿ET大腦的工業大腦和城市大腦來說吧,沒有工業大腦,光伏生產良品率就不可能提升1個百分點,也不可能因此節省上億的年成本。別小看了中國智造的1%,在中國,製造業如果提升1%的良品率,相當於每年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沒有城市大腦,就沒有杭州、衢州、澳門、吉隆坡等11個城市的智慧運行,沒有城市大腦,就沒有信號燈優化、應急車輛優先調度、交通事件實時感知等一批方便人們城市生活、交通的技術。

再說點切身體會,前一陣子看世界盃,家裡電視壞了,只能在網上看。網上看直播最怕卡頓,今年世界盃指定的四大官方網絡直播平臺,都用的是飛天雲的技術。往年沒有飛天的技術,卡得根本看不了。

還有春節期間大家狂刷微博啊,上央視網看春晚直播啊,天貓618、雙11的秒殺……沒有飛天這些都無法想象。


科技先鋒指南


是能用自主開發的芯片?還是能用自主創造的計算機語言?軟件?甚至用一套全新的雲計算邏輯?如果所有的理論、組件、軟硬件基礎設備都是外來的,請問這能叫自主研發嗎?即便算“自主研發”,只給國內市場一小部分用戶使用,它的價值又能體現在哪裡?如果每個IT廠商和互聯網公司都開發一套屬於自己“知識產權”的所謂“雲”,而彼此不能互通,人為割裂,還有必要用“雲”嗎?再好的跟隨者,也不會成為領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