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爲五一檔最熱?

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後來的我們》這個電影名字一共包含了三首歌——劉若英的《後來》、陳奕迅 的《我們》、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因為劉若英,大家都想當然的認為,《後來的我們》是歌曲《後來》的衍生電影,但看完片後,觀眾會發現,這電影除了片名和意境以外,和《後來》的關係似有若無。

電影裡面既沒有白色梔子花、也沒有藍色百褶裙、更沒有十七歲仲夏,電影大部分場景都是冬天、擁擠的列車、窘迫的群租房,和歌里加了柔光的清新場景對比起來,電影要更接近現實生活本來的樣貌。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電影根據劉若英一篇小說《過年,回家》改編的,所以開頭就是周冬雨和井柏然在春運列車上相遇,兩個北漂年輕人來自同一個故鄉、嚮往同一個北京,共同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惺惺相惜。

不得不說,來自臺灣、沒有北漂經歷的奶茶,把北漂生活拍得比近期的《北京女子圖鑑》要真實多了。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同樣是北漂女子,奶茶鏡頭裡的周冬雨住群租房、深夜忍受隔壁咿咿呀呀的叫床聲,賣貨忍受老闆的脾氣客戶的挑剔,為了省錢一日三餐吃泡麵……

再看看隔壁的戚薇,住了不到三集的廉租房就飛黃騰達了,女上司的豪宅廉價租給她、揹著LV擠公交、男友送她上千塊的內衣、動不動跟客戶掀桌子……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這兩部作品一對比起來,怎麼能讓人相信,住地下室吃泡麵的周冬雨和揹著LV的戚薇會出現在同樣的公交上?她們甚至漂的不是同一個北京,可能不在同一個次元裡。

同樣身為北漂,雖然我們沒住過地下室,但冬天在大街小巷地鐵上看到過拖著大包小包匆忙離京的人深有感觸。

剛畢業時也租住過環境很差的房子,被暴脾氣的舍友排擠得每天回家低頭做人,大多數出身平平的我們,應該都會經歷這樣一段困頓時光。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後來的我們》把這種年輕人的困頓日常表現得淋漓盡致,電影的主角是在北京、上海、廣州奮鬥的每一個年輕人,他們沒房沒車沒錢,但有一顆不怕輸的心,懷抱著大不了從頭再來的衝勁來到大城市,渴望出人頭地。

相同的理念讓男女主走到一起,他們窮苦的日子因為愛情而生出了一點光。

因為有你在,吃泡麵也很美味,住地下室也能看到陽光,發傳單也有了希望……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北漂生活很艱難,如果有一個人陪著自己分擔這份艱難,那麼一切苦難都有了出口,就像是“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林見清是方小曉北漂的支柱、而方小曉是林見清繼續北漂的動力,他們都是彼此在北京唯一的暖。

看到他們擁抱取暖的戲時,這是第一個淚點,愛情可以成為艱苦日常的救贖,也可以成為對抗命運的武器,你是我的軟肋、也是我的盔甲。

可惜的是,後來的你,成為我們最大的遺憾。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對,這部電影的愛情並沒有一直髮糖,它並不是那種給你造夢給你王子的愛情片,它不是一派祥和大團圓,裡面的主人公除了談戀愛還要工作,要賺錢生活,這是它最大的真實。

也是因為生活,因為現實壓力,他們漸行漸遠,這是第二個淚點。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只有愛,但兩個人要一直在一起不能只有愛,後來,你會發現,愛情敗給命運是自然現象,任何人、任何事情在命運面前都不得不低下頭。我們抱得再結實,都比不上命運輕輕吹一口氣,“我絕對不能放棄你”變成了“我終於失去了你”。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就像田壯壯老師飾演的林父在戲裡的一句臺詞“想要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是第三個淚點。過來人的林父,明白一生中無能為力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兩萬平方米的大house、比如4S店裡的紅色跑車、比如夏日街頭的大長腿、比如愛情、比如你……就連英國王子,都治不了脫髮,你又怎能要求,每個喜歡的人都在身邊?別再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所以,方小曉後來也成為了明白人,在林見清說出了“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時,她說“如果沒有如果”。

嗯,世界上沒有如果,我們也再也沒有後來。不過,還是謝謝你,曾經讓我感受到被愛,和我一起走過這城市的每個四季,那些溫暖的昨天,都是最閃閃發光的回憶。

劉若英的這部處女作,憑什麼成為五一檔最熱?

《後來的我們》給“愛而不得”下了一個異常豐滿的註解,它把愛情裡的甜蜜、糾結、痛苦密密織了一張網,每位觀眾總能在這張網上找到自己的幾個點,大概這就是它讓這麼多人飆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