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推高了國產手機價格?

Mr老嶽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問到了關鍵之處,前幾年旗艦手機的價格都在2000元左右,還從今年開始,不論是千元機還是旗艦手機都開始慢慢的上漲價格了,很多旗艦手機的價格已經突破到五千甚至上上萬了,這在之前國產手機的售價中是不敢想象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國產手機的價格日益上漲呢,我認為不外乎有以下原因。

1.現在國產手機的進步雖然非常大,但是對於像三星和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廠,人們還是從內心中偏向他們,但是有由於三星和蘋果的手機定價太高,比如說iPhoneX的售價已經是接近萬元大關了,而三星s9的售價也是達到了六七千元呢,所以對於大多數的人群,我們覺得還是選擇國產手機更加實惠一些。

2.現在社會發展還是非常快的,人們現在的生活經濟水平和以前相比還是進步很大的,所以對於有錢人來說,人們從內心深處覺得,只要是手機的價格越高,我買的手機就越有面子,也樂於去享受這樣的高品質的生活了。

3.從這幾年國產手機的研發進步之大來說,真的非常了不起了,不光要投入巨大的資金進行研發,而且還有提升手機的創新能力,這點上又要投入不少的資金,所以到最後,這些資金都是落在用戶的頭上,再加上近些年的上有元器件的漲價,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綜上所述,對於國產手機的漲價來說,我認為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大家對國產手機漲價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千帆辰


是誰推高了國產手機價格?

是蘋果和三星,還有正在賣著情懷的諾基亞!他們的價格那麼高,推動了國產手機認為手機能賺錢的慾望,所以他們開始一股腦的投入到手機市場。得虧小米的出現,讓智能手機有了整體的價格下降,。但是很遺憾目前又出現了高價的趨勢!

三星和蘋果

在2010年的時候,iPhone4價格最低官方4999元,那時候甚至被炒到15000元。才開始我們對於 iPhone4有著天然的不可思議!

於是,即使價格天價,國人還是趨之如騖,那時候更有很多人出現拿腎去換iPhone的新聞。

三星從最早開始,我記得很清楚,我正準備買i9100,國行價格5000多,後來買了美版價格3000多。

三星和蘋果這一對好戰友,讓國內手機市場看到了有利可圖,紛紛開始做手機。(不想說諾基亞曾經將很多手機炒到萬把塊。)

國產手機的春天

現在算是國產手機的春天了,從小米開始,到現在ov,華為,魅族等等手機將手機慢慢劃為三等分。

Ov的高價低配,華為的價格劃分明顯,這些機型在現在開始一步步被推到只要高價才會高配得趨勢!

所以,除了三星蘋果國外廠商的帶動,更有華為和ov這些大廠的無形推動!

總結

當然,我希望手機市場價格可以被抑制住,雖然總體的趨勢還算不錯,但是未來誰能保證?!


LeoGo科技


是誰推高了國產手機價格?

其一:用戶需求與供應商,製造手機所需要的配件,例如內存,閃存,屏幕,芯片,攝像頭等等,這些硬件每年都在更新升級,而新的研發肯定是需要費用的,系統等軟件也是一樣,而用戶需求也在每年提升。

其二:宣傳費用,長期以來國內手機市場被蘋果,三星等外產手機霸佔著市場,國產手機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在市場中分一杯羹,肯定會為了知名度而大肆宣傳,這些也需要成本。

其三:品牌策略,國內手機剛進入市場時一直靠的就是低價策略來競爭的,慢慢的在市場有了一席之地後,都想著往更高的方向發展,更好的配置性能質量等,價格自然也就高了。

其四:華為手機(芯片)的推動,之前市場中手機一直都是用的高通和聯發科的處理器芯片,華為海思麒麟的問世與應用,到如今也在市場中佔了一席之地,而研發是需要大量金錢的,這些錢自然要消費者來買單了,而華為作為國產手機老大哥的角色,他一漲價,其他手機廠商自然會跟著漲,不然豈不是說我們手機沒你的好,不值那麼多錢一樣嗎?

還有其他的原因,歡迎各位大佬補充。

另外在說一句題外話,華為一直被黑的價格過高主要就是在於自研的芯片費用過高,而沒有人來分攤這筆費用,只能讓消費者來承擔一部分。而高通作為國際芯片大廠商有多家手機廠商分攤研發費用因此單論芯片,性能差不多的970和835,970的價格要貴的多,甚至貴過845。

還有的人說憑什麼國貨就不能賣的貴,跪久了站不起來的話,國貨當然可以賣的貴,但相差無幾的東西為何比外產賣的貴,郭嘉為何外貨稅收這麼嚴重,這是保護國貨的一種行為,如果把蘋果X和華為p20p都賣6200元,可想而知華為的銷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為國產情懷買單的,有的人願意,有的人不願意這都無可厚非,畢竟自己的消費想法,他人無權干預。



呆萌的花貓


手機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沒有廠商去推動它。

開始手機特別昂貴的時候。那是因為手機產能太小。後來小米推出之後產能還是上不來,但是價格低,說明市場需要低價的手機去供應,而且反響不錯。

後來國產手機進入了價格戰時代,所有的手機都在玩性價比,那兩年,小米和魅族大放異彩,也誕生了zuk 樂視 360等性價比玩家。但是現在手機產能上來了,生產手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消費水平也不斷上漲,購買力也不斷變強。

我們知道,無論是哪個廠商賣東西都不會賠本賣,哪怕是在有性價比他也是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只不過利潤空間更加小一些。更有甚者採用了一般水平的元器件。比如zuk z2是最便宜的820手機,大家都在關注處理器了,其實舉個例子,呼吸燈是純色的,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同樣還有小米5x。做性價比的手機利潤還是太低了。手機廠商應該往更高層次發展,人們對手機的要求越來越高,手機不僅僅是用來打電話和玩遊戲。有人把它當做一件藝術品去看待,以前的手機是性能夠了就可以,現在的手機更要有漂亮的外形,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這些就要求手機的成本價格不斷上漲。

同樣手機用件元器件價格也不斷上漲,這也成為了很多手機價格上漲的一個原因。

手機價格上漲有利於手機廠商把手機的定位提高。從而提高該品牌的名氣以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比如小米以前手機價格低,就給部分人一種屌絲的形象,小米現在塑造高端已經很成功了。


TASTER


國產手機價格自從幾年以前小米模式橫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將老牌手機廠商中華酷聯直接幹殘了仨,剩下一個苦苦支撐後來才發展的不錯。從那以後,國產手機的價格基本就降下來了,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價格雖然降下來了,但是都需要搶購了,這就很尷尬了。小米這種模式被大多數手機廠商所參考,先低價發佈一款產品,只發布不發售,少量現貨需要加價,等大規模量產成本降下來後就可以大量現貨了,這就是小米模式的盈利模式。

但是16年以來廠商們發現競爭壓力太大,越來越掙不到錢,甚至出現了很多硬件負利潤,很多廠商堅持不下去了,所以就開始放棄小米模式,即使是小米自己,也開始嘗試線下模式,開始提高單品售價。

另一個原因就是全球範圍內的元器件價格上漲,從屏幕到處理器以及各種閃存和電池模塊,價格都在持續上漲,資源日益匱乏,使得收購原材料的成本上漲,那麼國產手機廠商收購元器件價格自然也會上漲,平攤到消費者身上就會覺得價格上上漲的厲害。


未來3區科技


用紅藍海來解釋,其實3000元是所有國產智能手機都會去突破的關卡,成功過了這個關卡,國產智能手機也就正式步入中高端手機市場。

2011年,雷軍用1999元的低價和搶購模式,成功在對手林立的智能手機行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中國的價格戰打得最為激烈。經歷了過去千元智能手機的惡鬥後,國產品牌開始向中高端市場挺進。

在3000元的關卡背後,是以跨國品牌為主的中高端市場,而在它之前,是國產手機再熟悉不過的“走量”市場。IDC預測過,2017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會增至15.2億。儘管許多高端的安卓產品也非常吸引人,但IDC依然認為安卓手機平均售價仍會繼續下降,到2021年出貨量為15億的安卓手機平均售價為1350元。

由此可見,低端市場的價格之爭已然成為紅海,漸漸沒有利潤可言,而中高端市場雖然算不上是藍海(畢竟蘋果、三星在前面正拼著),卻也是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的未來著力點。

細數各個品牌的破冰之旅,錘子折戟,小米沉沙。2014年,錘子試圖破3000,但最後情懷折價1000元慘淡銷售。2015年,小米Note頂配版發佈之初也號稱要挺進3000大關,但在競爭對手的重重圍攻之下,小米Note頂配版還未發售就先降價,以差1元的定價收官。OPPO、VIVO等品牌長久守在2000~3000元的檔位裹足不前。作為通信長老的華為、中興則頻頻挑戰3000元的大關。

雖然現在大家都算磕磕碰碰邁過了這個關卡,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之爭還會持續,供應商們只能求變創新,以吸引新用戶,增加出貨量,獲取利潤。

如果說情懷和配置都沒辦法打動人心的話,用戶的需求也許應該放在第一位。題主比較認可的一點是華為始終堅持的創新科技,EMUI從剛開始的小白成現在的貼心小棉襖,5.0及之後的版本加載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之後只會越發聰明。

去年華為去美國裡諾參加3GPP會議,在5G基礎編碼方案上打敗了高通一次,為後面的5G佈局奠定了基礎,實力可見一斑。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各大國內品牌也非常努力,在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趕上蘋果、三星也並不是不可能。


吃機小分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中國現在已經渡過了求溫飽的階段了,現在不管是國家還是人民自發的需求,都在追求消費升級,從追求以最低的價格滿足最低限度的需求,到現在願意多花一些錢,享受更好的質量或者服務。

就拿方便麵來說吧,以前福滿多還有市場,現在基本銷聲匿跡了,各大方便麵品牌都在做高端品牌,也有很多小眾品牌趁勢而起,通過精確的市場定位,佔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樣的,在手機市場也在發生同樣的事情。

以前人們滿足於話費機,大家都知道這種話費機都是充話費送的,充一千送一個,裡面預裝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應用,刪都刪不掉,開個微信都要二三十秒。

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歡這種手機,因為感覺上不花多少錢,跟撿的一樣。

到了17年,其實大家都願意為了提升體驗,多花一點錢,為的是拍照發朋友圈好看一點,搶紅包的時候快一點。

從功能機,到話費機,到自己花錢買手機,手機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不論是社交、娛樂、商務,都用得上。

另外從客觀上來說,三星手機的失勢,三星半導體惡意漲價,手機業原材料漲價,這些都會導致手機行業漲價。

但是如果沒有消費升級的社會意願推動,手機業漲價了也賣不出去,但是17年手機業整體還是沒有太動盪。

所以我認為在手機業本身因素之外,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也是國產手機業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基礎。


喪科技


主要是內存,芯片,還有屏幕,攝像頭,這些現在搭配都比較高,而成本自然要高些,而製造這些都不是國產手機自己的公司生產,或者說自己可以生產但是為了效果更好不得不用其他國家更好的產品來提高自己手機的配置搭配。

而推動價格的大多是蘋果三星這種,國產機動不動就得和人家拼配置和使用感覺,還得價格比他們便宜,說實話不光是國產機漲價了,蘋果三星也在漲,以前蘋果4出來最貴也最多5000,現在7最少都5000,只是現在人們收入高了,感覺對價格能接受了而已。


獨自流浪的老帥哥


推高國產手機的人就是雷軍和他的小米。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罵我的,沒事隨便罵,但我得表明我的觀點。

手機屬於高科技產品,裡面的技術含量不是普通的用戶能想到的。既然是電子產品,他的技術升級一定是很快的,這是規律,因此手機廠商必須不斷的進行研發,投入大量的資金,哪怕是屬於軟件範疇的系統也是如此。投訴了大量的資金,又想保證利潤做到持續投入研發,就必須把利潤的來源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當然利潤不能過高,合適既合理。

而小米呢,在手機技術研發上幾乎不投入,系統只是在安卓基礎上做改動,攝像頭索尼的,內存三星的,屏幕是三星甚至更低廉的品牌,cpu也只投訴了區區十億收購了一個別人成型的產品貼上了自己的牌子。然後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後蓋上變換一下材料而已,只有加工過程有點難度。因此小米手機省掉了其他廠商研發投入的絕大部分資金,這樣小米敢於將自己的手機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進行出售,甚至在手機內部零件佈局方面跟其他手機也有相當的差距,不願投入資金進行設計。

這樣看來,貌似小米拉低了國產手機的價格,而事實上是小米將手機價格拉低到一個不合理的價位上。而其他品牌卻在不斷的投入,研發新的核心技術,因此大部分國產品牌的手機在不斷的上漲,但是這個上漲只是讓手機價格迴歸到合理區間而已。但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手機價格上漲了,這個漲幅本應該不出現或者漲幅很小,只是小米讓這個漲幅無限放大了而已!!!!!!!


黑科技驍龍820


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對手機選擇的盲目性主推了國產手機價格的飆升!理由有二!

一、盲目追星。現在慢慢的都被看臉取代,有沒有實力不重要重要是長的好看。而商家利用人們對明星的盲目追求,近乎瘋狂的加價找當紅明星代言,所謂的天價代言費其實都是我們買手機是給商家湊出來的!選擇手機,不要去考慮誰代言的,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只會給你帶來格外的花費,而且所謂的明星使用那一款手機,只是噱頭,現在的人們誰只有一個手機啊!

二、攀比。一說誰買的手機貴了,就感覺高人一等攀比心理,其實貴手機並不一定合適你的使用,比如一個學生要8848一點用處都沒有,倒不如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手機。

總之,選擇手機要理性,找合適自己的更重要,俗話說自己的鞋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腳!不要讓自己成為推高國產手機的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