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源自《禮記·大學》

原文是“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中影響始終不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恵王上》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尊敬自己家裡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裡的長輩愛護自己家裡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裡的兒女。這句話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人們應當不分親疏,對每位老人和兒童都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凡人之所以貴於離獸者,以有禮也。

——《晏子春秋》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人之所以比獸尊貴,是因為人懂得“禮啊。後人常用這句話說明“禮”在我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講究"礻禮”,是有修養、有道德的表現

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與獸。

——《勸孝歌》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小烏鴉還懂得把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著向母親表示感謝;人要是不孝敬他的雙親,就連禽獸也如啊!這是勸導人們行孝的歌謠。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不知凝聚了養育者的多少心血與艱辛!孝敬養育過自己的親人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盧《治家格言》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便是半根絲、半縷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這是我國傳統的“治家格言”,它提醒人們們要時刻主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果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這表達了一種極為謙虛的學習態度。不管什麼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向他學習;對於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引以為戒,不要重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ト居》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尺雖比寸長,但也有它的短處;寸雖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這句話是說任何人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這句話表明,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和改正錯誤,就能從中獲得長進。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這是孔子勸人改過的話。它所強調的是,人不免犯錯誤,有了錯誤而不改正,就真的會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了。

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有羞恥心就接近勇敢了。這句話把羞恥心和勇氣聯繫起來,強調了能夠認識到錯誤,知道羞恥,也是一種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韓非子·喻老》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長達幹丈的大堤,由於有小小的螻蟻而崩潰。這句話比喻小問題不注意,會釀成大禍。後人也常說成“幹裡之堤,潰於蟻穴”,提醒人們們要防微杜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這句話表明,壞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點點形成的,所以不要輕視了細微的事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列傳》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以銅鏡作為鏡子,可以整理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瞭解朝代興衰的規律;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這其中,“以古為鏡”“以人為鏡”,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成長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入告知以(己)有過,則喜

——《孟子·公孫丑上》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錯,自己反而很高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聞過則喜”。子路是孔子的學生,為人較粗獷,但卻有“聞則喜的好品質,所以孟子用文句話讚美子路。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

子罕》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到了天氣寒冷的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後

零的。後人常借用松柏來稱頌現實生活中不畏困難、意志堅定的強者。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雕刻如果半途而廢,那麼即使是院朽的木頭也斷不了;如果不停的刻,那麼即使是金屬、石頭也能刻出花紋來。這句話以雕刻為,說明做事情必須要有恆心和

石可破也,而不可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就讀:石頭可以被打碎,但絕不能改變它

有的堅硬;硃砂可以研磨,但絕不能改變它自身的紅色。用這兩句話可以比喻,個意志堅定、品德高尚的人,即吏曹受艱難因苦,也不會改變心中的信念。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亦必有堅忍不抜之志。

——蘇軾《晁錯論》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6句經典名言,傳千年智慧!

解讀:古代能夠成京大事業的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非凡的能,而且因為他們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這句話強調一個人若想事業,就要於面對困難,拼搏,堅持不動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