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遭遇的滑鐵盧,中國由盛轉衰的鴉片戰爭,印尼火山惹的?

引言 1815年4月5日,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岩漿噴薄而出,氣勢洶洶。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傷亡程度最為慘重的一次火山災難,遇難人數總計11.7萬。在1816年,大氣層中的火山灰使全球性的低溫襲擊了從歐洲、美洲甚至中國,據保守估計1816年北半球平均氣溫下降了0.4-0.7℃。在西方,這一年被稱為“無夏之年”,在民間的記憶裡被稱為“凍死人的1816年”。火山噴發產生的長達15年全球氣候波動期裡,北半球出現了極端的天氣:乾旱和毀滅性的雨雪。這次火山噴發,竟讓中國從盛轉衰,也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1816年是以農業為主中國經濟的拐點。至道光時代,民困導致民變,即經濟衰退引起了社會動盪,最終導致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也因為席捲歐洲的糧食騷動, 英國開始敲中國大門。

拿破崙遭遇的滑鐵盧,中國由盛轉衰的鴉片戰爭,印尼火山惹的?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是歲大飢,路死枕籍。”詩人龔自珍真實記錄當時社會情況:“大抵富戶變貧戶

坦博拉火山爆發

(山大王的筆記本 編譯自《世界災難編年史》"A DISASTROUS HISTORY OF THE WORLD"

印尼有150座火山,其中的一座在1815年噴發,並且又產生一個“無夏之年”。居住在松巴哇島上離多巴湖1500英里的人們以他們的蜂蜜、馬匹和用於製造香料和藥材的檀香木而聞名。島上1.3萬英尺高的坦博拉山被於1521年抵達該島的歐洲人認為是一座死火山。第一次暗示他們可能錯了的信號是1812年坦博拉開始發出隆隆的響聲。兩年後,它噴發出少量灰燼。之後,在1815年4月5日,其噴發的響聲如雷鳴一樣,在800英里以外的爪哇島上的斯坦福·拉菲爾斯也聽見了。當時,拉菲爾斯是英國短暫佔領時期的軍事總督。起初每個人都認為是加農炮聲,一個分遣隊還受命前去調查。

拿破崙遭遇的滑鐵盧,中國由盛轉衰的鴉片戰爭,印尼火山惹的?

羅得島大學1988年拍攝的照片顯示1815年4月10日坦博拉火山噴發後遺留下來的巨大坑洞。

“砰,砰,砰,”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在蘇門答臘也能聽到了。那天晚上7時,三個火柱從山上升起,並匯合成一個一團看上去像液體的大火,8英寸見方的浮石像雨點一樣落下。熾熱的岩漿像瀑布一樣從各個方向流向大海,消滅了山邊的坦博拉小王國。岩漿還消滅了松巴哇島上所有的植物。連根拔起的大樹被衝入大海中,並形成的一個3英里的天然木排,其中的一棵當年10月在4000英里遠的加爾各答海邊被發現。300多英里的天空變暗了,火山灰落到800英里遠的地方。火山一直噴發到7月,噴發結束後,坦博拉山矮了4000英尺,170萬噸的灰燼被拋向28英里的高空。

拉菲爾斯派遣副手菲利普爵士前往松巴哇島。他描述的一幅可怕的圖畫:“當地居民落入極端悲慘的境地,看著讓人震驚。路邊仍有幾具屍骸,其他更慘的情形可以從看到的一些現象推測出來:一個村莊被淹沒在18英尺的水下。大量悲慘的居民死亡,剩下的人中每天都有死去的。”島上大部分地區的水稻作物“被全部毀滅,因此,這些不幸的逃生者將更加可憐”。島上直接死亡人數大約為1.2萬,但是正如通常和地震相伴而生的那樣,更壞的情況還將發生。

人們現在相信坦博拉火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其強度是更著名的喀拉喀托火山(如下)噴發強度的大約四倍。接踵而至的饑荒和疾病被認為總共導致松巴哇島4萬多人死亡, 鄰近的龍目島另有4萬人死亡。

像拉基火山和多巴火山一樣,坦博拉火山也影響了全世界的氣候形態。褐色的雪落到了匈牙利和美國的馬里蘭州,而意大利降下了紅血。很多國家能看到壯觀的日落,並啟發了英國畫家特納的靈感。同時,瑞士“潮溼、難受的夏天”催生出一部偉大的經典恐怖作品。假期受到火山影響,雪萊夫婦和他們的朋友不得不在找些事情做以消磨待在拜倫勳爵家裡的時光。他們提出進行講恐怖故事比賽,18歲的瑪麗的參賽作品是《弗蘭肯斯坦》(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招致拿破崙滑鐵盧慘敗的可惡的天氣也被記在坦博拉的名下。

影響一直持續到次年。英格蘭六月下起了雪,歉收導致東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敦提發生了麵包騷動。(以燕麥為例,1815年每蒲式耳是12美元,1816年上漲到92美)在威爾士,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討飯,饑荒也襲擊了愛爾蘭。法國農夫帶著糧食去市場是需要武裝押運,以免受武裝暴徒的襲擊,普瓦捷、圖盧茲、盧瓦爾河谷爆發了暴亂。大西洋的另一邊,華盛頓特區的報紙抱怨“陽光失去其通常的威力”,而6月發生的雪暴在加拿大東部和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奪走很多人的生命。(由在美國,饑荒促使農民們往西遷徙,成千上萬的家庭被迫離開家園去西北部尋找更加適合的氣候,更肥沃的土地。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改變了美國的農業結構,產糧區從東部轉移到了西部。西進運動促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印第安納在1816年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伊利諾伊則在1818年也成為一個州。於嚴重的食物短缺,曼哈頓開起了施粥棚。饑饉襲擊了中國雲南省,那裡的水稻作物被吞噬(1817年在江西彭澤縣:“六月下旬北風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見雪,木棉多凍傷。”湖口縣:“六月低,天暴寒人“。);在印度,歉收導致了饑荒和霍亂。人們認為全球氣溫可能下降了3攝氏度之多。據一項推算,寒冷氣候盡在歐洲就導致20萬人死亡,另外兩場火山噴發助紂為虐——加勒比的聖文森特的蘇弗雷火山和菲律賓的馬榮火山在坦博拉火山爆發前都已經活躍了三年。

六月“天暴寒人”的極端天氣對我國的影響大。當代著名經濟歷史專家安格斯·麥迪森說,1700年時整個歐洲的GDP和中國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是歐洲的4倍。然後,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併成為世界六大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

我國著名經濟史學家吳承明把19世紀上葉的市場衰退,稱“道光蕭條”,這次蕭條是在農業生產不景氣,國家財政拮据的情況下發生的,由此導致一系列的民變。由此而言,1820年代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生大轉折的起點。而其背後也許有氣候變冷的深層原因。

也因為歐洲的糧食危機,歐洲的資本家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轉嫁危機,世界各地弱小的國家開始淪為殖民地。英國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1816年,英國阿美士德出使中國,想要打開中國的大門,結果失敗。

拿破崙遭遇的滑鐵盧,中國由盛轉衰的鴉片戰爭,印尼火山惹的?

阿美士德畫像

這次出使的失敗,讓英國人心懷歹意,也讓阿美士德窺視瞭解中國沿海地形和國情,加快了鴉片的的輸出,為20年後的鴉片戰爭打下伏筆。

一個王朝可以採取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太陽黑子和火山爆發。可見古往今來,自然的變動也是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變量。

拿破崙遭遇的滑鐵盧,中國由盛轉衰的鴉片戰爭,印尼火山惹的?

2004年8月,坦博拉村莊遺址挖掘現場。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和印尼的科學家小組已經發掘出“失落的坦博拉王國”的證據。2006年他們在10英尺的廢墟中發現了青銅碗、陶罐、細瓷、玻璃和鐵製工具,他們還發現了有兩具人類骨架的房屋框架:一名女子在廚房裡,手旁有融化的一些玻璃瓶,男子在外面,手裡握著一把大刀。小組中的一名成員稱,坦博拉被證明是“東方的龐貝”。

同時,這座火山已經證明了它僅僅是在休眠:其最近一次小規模仁慈的噴發,發生在196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