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11日 14版)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5/11/nw.D110000gmrb_20180511_1-14.htm

《重返斷裂帶》採訪創作小記(一)

去年8月,深入512汶川地震斷裂帶地心,今天終於讓大家看到地下不只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成蘭鐵路是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快速鐵路,從成都經川西至甘肅南到達蘭州,總長573公里,客運設計時速200公里,2012年開工,預計2019年竣工。全線在地形切割極為強烈、構造條件極為複雜活躍、巖性條件極為軟弱、汶川地震效應極為顯著和高地殼應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質災害風險的“四極三高”條件下施工,將穿越龍門山、岷江、秦嶺三大強烈斷裂帶,要從海拔僅500米的成都平原翻越海拔高達3400米的青藏高原東緣,完成二級階梯攀越一級階梯後,又回到二級階梯,將在祖國的西部用鋼鐵鑄就一個大大的“人”字,被稱為我國第二條“天路”。

2017年8月18日,我的一位好友計劃去拍攝成蘭鐵路紀錄片,邀我一同前往,當我瞭解到這片土地、這段鐵路背後的故事的時候,便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這條重返當年地震核心區域的路。我們從成都往西,到達綿陽安縣的雎水鎮進山。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經過“西蜀膏腴”的牌坊,不知道是哪裡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路過新橋村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暴雨過後的山上雲霧繚繞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高川河裡流淌著渾濁的洪水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沿路隨處可見滑坡體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途經柿子園隧道4號橫洞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到此一遊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終於到達位於高川鄉鎮上的指揮部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指揮部是租用的一處公房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這條河叫高川河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指揮部很簡陋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建設成果輝煌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旁邊的小門進去,就是一群“降龍者”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這是曾獲得過“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的總工程師王俊濤的辦公室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這是食堂裡面的歌曲展板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每個職工的生日都展示在牆壁上有職工過生日,會加一個菜。這都是當地農民自己種養的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指揮部辦公室胡敏志協助我採訪 可惜原稿中關於胡敏志的內容精減了,我在這裡補充出來。

胡敏志,1995年出生,湖南株洲人,西南交大畢業,在綜合部工作,他說:“我就是人們常說的留守兒童,從小與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聽到說要到四川地震區修鐵路,他們堅決不讓我來。其實,這裡並不是傳說的那麼危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哈哈,我感覺我在這裡成熟了,進步很快,收穫很大!”

胡敏志已經回珠海總部了,非常不錯的大學生。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從指揮部上山到建設工地現場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我們來到躍起龍門隧道口,準備下洞。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項目指揮部黨工委書記韓金友帶我們到斷裂帶下參觀躍龍門隧道,下洞前,我們合了一個影。戴頭盔的一看就是一個軍人,他就是“架子隊”隊長王德強。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經過隧道作業區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 經過2公里的斜洞,我們到達離洞口200米下的掌子面。如果加上山峰的高度,估計在以下800米。黑暗,悶熱。心想,如果遇上塌方,如何辦呢?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爆破後的掘進面,黑色的是炭化的碎石,看上去像煤,但是不是。聽說,再過個幾百萬年,它們可能會變成煤。那些白色的條條塊塊,是石英石。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第一次到地下,而且是斷裂帶,我撿了一塊石英石作紀念。我進入到地下近千米的隧道,在已經炭化的黑色泥石中尋得一塊白色的石英石。當我把這塊石英石洗淨在燈下打量,看到它晶瑩剔透的身體,我有一種哭擁它的念頭,這要多少年的修煉我們才得以相見啊!我轉身離開深深的隧道,那些黑色的岩石都用黑色的眼睛看著我,彷彿也希望我能帶上它們回到地面。

汶川地震斷裂帶有值得緬懷的遇難者 還有可敬可歌的建設者!​走出隧道看到路邊的小花。接下來的幾天,我遇到的年青人,他們的青春與這朵花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