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爲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三國中有位武將叫做張郃,這個人軍事才能卓越,在戰爭中屢戰屢勝。他雖然沒有像三國中呂布等人出名,但這個人卻也是實實在在一心為自己的上司,在當時也參加了很多戰爭,並且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的結局卻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被殺,這點十分令人疑惑。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張郃曾經參加過討伐黃巾,後來輾轉去了袁紹的旗下,但是袁紹這個人不聽從他的意見,後來袁紹戰敗,張郃就投靠了曹操。曹操表現的是極其歡迎他,但實際上並沒有重用張郃。直到後來夏侯淵戰死,張郃才被選舉出來做了將軍。在曹操死後,抵抗劉備的任務就交給了司馬懿,張郃就成為了司馬懿的副將。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張郃軍事才能高超,在戰場上打敗了諸葛亮帶領的軍隊,加上諸葛亮的糧草也短缺了,諸葛亮就帶領手下人慌忙逃脫。張郃想到諸葛亮善於用兵,雖然他撤退了,但是他一定會沿回去的路上設埋伏,並且這個地方易守難攻,追趕的話可能會中他的埋伏,最終得出結論不能追趕。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但是當時司馬懿卻不願意聽張郃的意見,強制性的要求張郃追趕諸葛亮。軍事上有一句,軍法如山,這張郃卻不得不聽從司馬懿的命令,於是他跟著諸葛亮撤退的路線開始追擊。果然中了諸葛亮早就設下的埋伏。張郃被當成了活靶子,死於亂箭之下。

張郃分析利弊之後,司馬懿依然要求他去追趕,難道司馬懿不清楚諸葛亮的個性嗎?做了對手那麼多年,司馬懿當然瞭解諸葛亮的個性了,但他既然瞭解為什麼還非要張郃去追趕諸葛亮呢,這樣追下去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根據這些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是司馬懿想要殺掉張郃呢。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曹魏陣營的大都督曹真死後,司馬懿接管,成為了張郃的頂頭上司。張郃在大大小小的軍事決定上,跟司馬懿有了不少的摩擦。司馬懿第一次和張郃探討部署問題,司馬懿想要把軍隊分到前線,而張郃則認為需要兵分兩路,前後夾擊。後來司馬懿的守軍被擊敗,司馬懿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就更不喜歡張郃了。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張郃他本就是軍事上有卓越才能的將領,在漢中之戰中,他率領軍隊出征,卻能夠讓劉備很難逃脫。並且張郃這個人還很會算計,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張郃就能預料到諸葛亮肯定會因為沒有糧草而退兵。由此可見,劉備忌憚張郃也不是空穴來風。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張郃死的時候,曹魏陣營還並未取得勝利,還要面臨很多的戰爭,按理說以張郃的才能是可以給司馬懿幫助的,但是司馬懿卻除掉了張郃。若說是司馬懿想要架空魏室,但這個時間距離司馬懿政變的時間還有十二年,這個說法是行不通的。

司馬懿在當時雖然沒有真的發動政變,但這個思想在他心中已經有了萌芽,但他已經明白自己想要更多的權利就必須樹立自己的權威,加深自己的影響力。當他看到張郃時,就會想起來夏侯淵曾經是張郃的上司,但夏侯淵的權威卻受到張郃的壓制。

諸葛亮第4次北伐曹魏時,司馬懿為何要除掉張郃?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麼看來,司馬懿除掉張郃是必然的,因為司馬懿是不允許別人挑戰他的權威的。張郃一死,曹魏陣營裡就沒有人會提出和司馬懿不一樣的決定。由此可以想到司馬懿借諸葛亮的手除掉張郃是勢在必得的,但也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是陰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