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臉譜郵票但不一定知道老臉譜郵票

知道臉譜郵票但不一定知道老臉譜郵票

2017年6月22日,北京誠軒2017年春季拍賣會“郵品”專場中,特62“京劇臉譜”未發行郵票中的第6枚“廉頗”郵票(原膠,左下角有一小裂口、票背有幾處軟摺痕)以97.75萬元成交。“廉頗”郵票上次亮相拍場也是在誠軒拍賣會上,北京誠軒2010年春拍中,一枚“廉頗”郵票(上中品)成交價為47.04萬元。經過筆者仔細辨認,這次上拍的“廉頗”郵票與2010年誠軒春拍中的“廉頗”郵票為同一枚。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枚郵票7年後的拍賣成交價又翻了一番。

 1964年,郵電部計劃發行一套《京劇臉譜》特種郵票,志號為特62,全套8枚。1964年1月《集郵》雜誌的“新郵預告”刊出一篇署名秦文的《臉譜郵票》短文,文中說“臉譜”郵票將於4月左右發行,並刊出了“李逵”和“黃蓋”的樣票,但此後再無音訊。特62編號一直空缺,直到1966年3月20日才由另外一套8枚的《工業新產品》特種郵票填補。

知道臉譜郵票但不一定知道老臉譜郵票

為什麼特62《京劇臉譜》郵票沒有發行?原來,1963年就已開始設計的特62《京劇臉譜》郵票,郵票畫面分別為京劇人物孟良、李逵、黃蓋、孫悟空、魯智深、廉頗、張飛和竇爾,設計者劉碩仁。把這8個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英雄和歷史傳說的豪傑搬上郵票,既迎合了中國民眾愛英雄敬豪傑的審美情趣,也是郵票設計領域的一次創新。當郵票準備發行時,恰值1964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8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把文藝戰線的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的社論,指出:“社會主義的舞臺,是社會主義重要的思想陣地。京劇要不要革命、演不演革命的現代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場階級鬥爭。”社論還提出:“京劇究竟為誰服務?是表現新時代的主人——工農兵,還是表現舊時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人民日報》的社論讓郵票發行局的領導受到極大的觸動,《京劇臉譜》這套古代帝王將相面孔的郵票與當時的文藝政策產生了衝突,更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同革命樣板戲“唱反調”。

1964年10月,郵票發行局電話通知北京郵票廠暫停印製《京劇臉譜》郵票。接到停印通知後,北京郵票廠將已印就的7種特62《京劇臉譜》郵票及設計原稿、效果圖以及所有檔案資料全部押運至通縣南關造紙廠銷燬,將其粉碎打漿再行造紙。極少數郵票在銷燬過程中流出,但幾乎沒有品相完好的,大多是無背膠以及票面、票背汙損或損壞的郵票。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郵票發行領域的撥亂反正工作不斷深入,1979年《京劇臉譜》郵票再次列入了郵票發行計劃。劉碩仁根據僅存的7種京劇臉譜樣張原樣(魯智深的臉譜原稿和票樣均被損毀),再次執筆重續與《京劇臉譜》郵票的前緣。1980年1月25日,志號為T45的《京劇臉譜》郵票得以問世。而16年前的特62《京劇臉譜》未發行郵票(俗稱“老臉譜”)則成為新中國十大珍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