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局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決定著命主的命運趨勢

任何事物要想維持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的發展,都需要有一種自行調節機制,否則,不是畸形發展就是過早夭亡;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都充滿各種矛盾,政府要調和這些矛盾需要有一套合適的調節機制,否則,就會導致混亂無序的局面;自然界也充滿種種矛盾,也需要一種自行調節機制,否則,自然界這個系統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破壞;人體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也需要臟腑具有正常的自行調節機制,否則,就會疾病叢生,甚至危及生命。總之,世間萬事無論鉅細、宇宙萬物無論大小,都需要有一種自行調節機制來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命局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決定著命主的命運趨勢

五行系統也有一套自行調節機制。五行是對宇宙萬物的歸類和指代,所以,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就是宇宙萬物的調節機制。因此,弄清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對研究命學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學習命理的人竟然不知道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是什麼意思,這正是他們對命學雖久研卻不能精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分為“正常調節機制”和“異常調節機制”兩種:

一、五行系統的正常調節機制──制化調節

制就是制約,化就是生化,“制化”就是制約與生化同時存在、同時進行。“制化調節” 就是五行系統內部制約與生化同時雙向進行的自我調節。制化調節的作用是維持五行系統的動態平衡。

構成制化調節的前提條件是:五行系統處於正常狀態。所謂正常狀態,是指五行之間的力量強弱懸殊不大,通過相生相剋的相互作用,能夠使五行整體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動態平衡只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就是說,在五行中,各行的力量大小雖然比較接近,但絕不可能均等。因為生克本身就會使彼此力量發生增減,而生克又是不斷進行著的,所以,五行力量也始終在發生增減變化,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均等;只有在遇到特殊的時空條件和特殊的五行組合時,五行系統各行的力量才有可能達到相當短暫的均等,但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其實,要維持五行整體的動態平衡,並不要求各行力量絕對均等;如果各行力量絕對均等就沒有量的變化,沒有量的變化就不能形成動態,也就不叫動態平衡了。

動態平衡允許五行系統內的各行力量有一定的差距,只要這種差距不超過允許的限度就行。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陰陽學說告訴我們,陰陽消長是一種量的變化過程,只要量變的程度沒有超過允許的範圍,事物就仍然保持原來的性質;只有當量變程度超過了允許的範圍時事物才會發生質變。五行的生與克是五行系統的兩個對立面,因此,生與克就是一對陰陽。生克引起的五行力量變化(量變)就是陰陽消長。只要生與克的力量差異程度沒有超過允許的範圍,整個五行系統就能繼續維持相對的動態平衡。

以上是運用陰陽學說作出的解釋。很顯然,運用陰陽學說的哲學思維去理解上述道理就變得非常簡單。陰陽學說對命學研究的指導意義在此又得到了體現。我們始終要把陰陽學說深植於腦中,隨時運用。這樣,命學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命局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決定著命主的命運趨勢

五行之間的生與克為什麼能對五行系統起到自我調節作用呢?

我們以木為例來加以說明:

五行系統在正常狀態下,木會受到金的制約。木雖然難以直接抗拒金的剋制,但是木能夠生火,而火有剋制金的作用,金受到火的剋制後,金對木的剋制就不至於過分。這樣就保證了木不致過弱。──這是木通過生火而反作用於金之後所起到的保護性調節作用。另一方面,木還受到水的資生而使自身力量加強;木的力量被加強後又去生火,火得到木的生益後。火的力量也被加強;火的力量增強後,火對金的剋制作用也隨之加強;金受到剋制後就削弱了對水的資生;水受的資生被削弱後,水對木的資生就不致過分。這樣就保證了木不致過強。──這是木得到水的資生後去生火進而反作用於金而起到的抑制性調節作用。這種保護性和抑制性的雙向調節作用就保證了木在受克和得生的兩種情況下都不至於過弱和過強。

五行系統對水、火、金、土四行的自我調節作用與木的情形類似,就不多講,大家自己當作習題去練習。

五行系統中的金、木、水、火、土在生克過程中都各自同時起到了象上述那樣的雙向調節作用,因而就能維持五行系統整體的動態平衡。

五行系統的制化調節,是五行相生與相剋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相生與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事物就不能發生和成長;沒有克,事物就不能維持在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與發展。因此,五行系統內必須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起到制化作用,才能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協調和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

再次強調:上述制化調節的前提條件是“五行系統處於正常狀態”(即五行系統內部各行的力量強弱不能有太大的差距),如果不滿足這個前提條件,制化調節就無法實現。我們同樣以木為例來加以說明:

如果木過強,那麼土就會被木製約過度;土被制約過度就難以生金;木生火的力量就大,火得強木之生也會變得很強;金本身就難以得到土的資生,現在又被強火克伐,這樣一來,金就只有消耗而沒有補充,於是,金就會變得過分衰弱。這樣,金就處於只被制約而無生化的狀態。制與化不能同時進行,只能形成對立而不能形成統一,因而就不算是制化了。既然制化的形式都不存在了,制化調節的作用當然也就無法實現。這樣,五行系統的局部平衡就被打破了。這種情況都是由於木的過強所導致的。木過強就出現了相乘(強木凌弱土)和反侮(強木反克金)的情況。我們把五行系統的這種狀態叫做“異常狀態”。

在上述異常狀態下,由於五行相生相剋不能同時進行,五行的制化調節機制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五行系統局部失衡後,如果沒有重新的調節,就會進一步加深整個五行系統的失衡程度,最終就會徹底打破五行系統內部的動態平衡。這樣,事物就會走向衰敗甚至滅亡。所以,在五行系統狀態異常的情況下就需要有另外一種調節機制來扭轉局勢。這種調節機制就是我們接著要講的“勝復調節”。

二、五行系統的異常調節機制──勝復調節

五行系統在局部出現失衡的異常情況下,通過五行的相剋會產生一種大循環的調節作用。經過這種調節,能使一時過強和過弱的某行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五行系統也因此而由原來的失衡狀態重新恢復到平衡狀態。這種調節稱之為五行系統的“勝復調節”。

在五行相剋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兩種關係。《黃帝內經》稱“我克”者為“己所勝”,稱“克我”者為“所不勝”。

力量強大的某一行對力量弱小的某一行的過度剋制之氣,稱之為“勝氣”。比如,強木克弱土,木對土的剋制之氣就是“勝氣”。為什麼稱之為“勝氣”呢?因為“我克者”被稱之為“己所勝”,在這裡,我代表木,“我克者”是土,強木具有徹底戰勝弱土的氣勢,所以就將強木克弱土之氣稱為“勝氣”。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這種勝氣在五行系統內必然會激起一種反抗的力量。這種力量就稱為“復氣”。復氣就是“報復之氣”。復氣的作用是壓制勝氣。“勝復”就是勝氣和復氣的合稱。

《素問·至真要大論》講到:“有勝之氣,其必來複也。”意思是說,有勝氣產生,就必然有復氣出來抵禦。這是五行系統本身對太過和不及的自行調節機制,目的在於通過勝復調節而恢復到正常的制化調節的狀態。

我們仍然以木為例來說明勝復調節的原理:

木氣太強,木的勝氣就會過度克土,從而導致土氣過弱;土過弱則不能制水,水沒有土的制約就會變得過強,從而加大克火的力量;火氣受到水的制約就會削弱對金的克伐,這樣,金氣就旺盛起來;金氣旺盛就能把太過的木氣給壓制下去,最終使木的力量恢復到正常狀態。這就是木氣太強時五行系統內部的勝復調節。反之,若木氣太弱,則會受到金的過度剋制而更弱;木過分衰弱則不能制土,於是土氣就會過強;土氣過強則會以強力制水,水遭重克則變弱;水弱則不能制火,火無水制則強;火強克金則金弱,金弱則無力制木,木無金克則能恢復元氣。這樣,最終就使過弱的木氣恢復到正常狀態。木氣恢復到正常狀態後,它就可以參與正常的制化調節了。

其餘四行的勝復調節也是同樣的道理。

通過勝復調節,五行系統的每一行都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進而使五行系統恢復到正常的制化調節狀態。這就是勝復調節的作用。

勝復調節規律是:先有勝氣,後有復氣。就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樣,勝氣重則復氣也重,勝氣輕則復氣也輕。勝復調節機制能使五行系統整體在局部出現失衡的情況下進行自身調節,重新恢復五行系統整體的相對平衡。

由上述可知,勝復調節是隻有五行相剋的單向調節,制化調節則是五行既相生又相剋的雙向調節。這是兩種調節機制的不同之處。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一)制化調節機制是五行系統在正常狀態的自我調節機制,它能維持五行系統的動態平衡,使事物正常地發展、壯大;勝復調節機制是五行系統在異常狀態下的自我調節機制,它能使五行系統重新恢復到正常狀態,達到動態平衡,為制化調節機制提供條件。

(二)制化調節機制是五行系統在正常狀態下的自我調節機制,既有相生又有相剋才算正常,因此,制化調節是生與克同時進行的雙向調節;勝復調節機制是五行系統在異常狀態下的自我調節機制,異常狀態需要用異常機制來調節,有克無生(這時相生的功能已經失去)為異常,因此,勝復調節機制是隻有相剋而無相生的單向調節機制。

(三)制化調節是為了維持五行現有的動態平衡,勝復調節是為了恢復五行原來動態平衡。勝復調節是以制化調節為目的併為制化調節創造條件的。

(四)五行系統正是具有制化調節和勝復調節的雙重自我調節機制,才能使五行系統無論是在正常狀態下還是在異常狀態下,都能通過自我調節而最終達到動態平衡,從而保證事物的正常發展、壯大。兩種調節機制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制化調節機制就不能維持五行系統的相對平衡,沒有勝復調節機制則不能修復病變的五行系統。

(五)五行系統內部相生相剋的過程是五行力量相互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衡狀態,這時就需要勝復調節,而恢復五行系統的相對平衡後又必須進行制化調節以維護這種相對平衡。這兩種調節反覆交替,失衡與平衡循環往復,由此而推動事物不斷地發展與變化。

這就是五行系統的自行調節機制在事物運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命局五行系統也同樣具有上述五行系統的自行調節機制。也正是因為這種調節作用,才能使人的生命活動在動態中得以正常進行,才能使患病的身體得以康復,才能使兇運轉為吉運。當這種自行調節機制正常運行時,命局五行系統就能維持相對平衡,命主的運勢也就平穩而吉利,生活、工作、事業等各方面就會順利,身體也會保持健康;當這種自行調節機制失去作用時,命局五行系統就會嚴重失衡而無法修復,此時災厄就降臨到了命主的身上。所以,我們根據命局五行系統的調節情況就能準確推斷命主的運勢狀況。因此,弄清五行系統的自行調節機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真正弄清了五行的自行調節機制,才能真正弄清命局五行生剋制化的脈絡,才能不被命局中複雜的干支生克網所困惑。許多學習命理的朋友之所以無法弄清命局五行生剋的主次輕重關係,不能判別命局各干支的強弱程度,原因之一正在於此。

五行系統的自行調節機制是五行生剋制化法則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實,我們在分析命局與推斷命運的過程中經常運用到它,只是沒有用“五行系統的自行調節機制” 這個術語罷了。如果你將大量命例對照上面所講的內容進行重新分析,那麼,你在命局分析與推斷方面將進入一個更高的技術境界。

命局五行系統的調節機制決定著命主的命運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