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爲什麼不能成爲女人的狂歡節呢?

近些年,無論是民眾,還是官方、商家,都熱衷過節。國家立法恢復傳統節日,全民放假調休,全家出動度假、聚會,商家早早準備商品和促銷方案,開展各類營銷活動。甚至情人節、聖誕節等泊來的洋節,也帶來了商家和民眾的狂歡。馬雲正是看到了節日消費的力量,就把11.11這個民間戲稱光棍節的普通日子,打造成了全民購物節,在淘寶和天貓上推出了各種打折促銷,讓剁手黨們夜不能寐,連創世界銷售紀錄。2017年的11.11購物節,阿里又創出了銷售1682億元的世界新紀錄。

三八婦女節,為什麼不能成為女人的狂歡節呢?

《中國女性消費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女性越來越擁有強大的決策力,且開始關愛自己。四分之三的女性管控家庭理財,中國家庭總消費基本由女性決策,購買力遠高於男性,且呈心態年輕化趨勢。女性是消費拉動的核心力量,是每個商場消費的主力軍,每年圍繞女性消費規模高達4.5萬億元。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阿里系在電商銷售額中,70%由女性消費者貢獻,消費鏈條中女性在消費決策和消費能力上都佔據著主導地位。馬雲就高調地將阿里巴巴的成功歸功於女人。他說:“沒有女性就不可能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感恩女性,在未來的世界,女性將真正成為消費主宰。”按理說,三八婦女節是女人自己的節日,是每年農曆春節後迎來的第一個全國性節日,應該是迎接春裝、春品上市的購物消費狂歡節日。但對於很多商家來講,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節日,卻為什麼沒有掀起購物和消費的狂歡呢?在西方洋節盛行,傳統節日迴歸的今天,一個官方法定的三八婦女節,為什麼卻淪落到了“女性不想過,商家難促銷,男人不知如何表達祝福”的尷尬境地呢?

三八婦女節,為什麼不能成為女人的狂歡節呢?

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吧:

首先,作為節日,三八婦女節,它的起源本身就與中國的婦女相距甚遠,並且,一開始就帶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它是紀念1909年美國芝加哥婦女為爭取權益而進行的罷工遊行集會,是女權運動紀念日。它的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我們中國,將這一天定為"三八國際婦女節" ,主要是為了提高和彰顯婦女社會地位,長期以來的主要紀念和慶祝活動就是評選“三八紅旗手”、“三八紅旗集體”,表彰那些政治正確,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當一個節日變成一種政治活動的時候,也就失去了節日的意義。在一個政治節日裡,商家無論搞什麼促銷,其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因而,每年的三八婦女節往往是商家卯足了勁推出一系列優惠促銷活動,女性顧客應者寥寥,銷售不見顯著拉昇。

三八婦女節,為什麼不能成為女人的狂歡節呢?

其次,三八婦女節,這個節日名字就叫得讓很多女性不爽、不舒服。很多年輕女性認為:“婦女就是那些上了歲數、婆婆媽媽的中老年女性的代名詞。我那麼年輕、靚麗、時尚、職業,與那些婦女的形象相距甚遠,讓我過婦女節,是對我形象的貶低”。所以,三八、八婆,就演變成了罵人的詞彙。在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期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祝福某個年輕女性“三八婦女節快樂!”時,她回敬的不是謝謝,而是白眼。她們寧願過象徵幼稚、成長、快樂的六一兒童節,也不願意過象徵獨立、自主、權益的三八婦女節。也正因為很多商家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在三八婦女節促銷時,就改名為“女王節”、“女神節”、“美女節”,而刻意迴避“婦女”二字。今年阿里的盒馬鮮生在三八婦女節促銷時,就特地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鮮女節”,意為讓女性永遠保持青春靚麗的“鮮”度,以此取閱女性消費者。

三、節日應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全體民眾都能參加的歡慶日子。但三八婦女節只是構成人類社會一半的女性的節日,並且法定只有半天假。所以,女性還是得早早去上班,下午的半天時間還得抓緊回去接孩子,回家做家務。在她的節日裡,得不到休息,也缺少男性的陪伴和互動,再加上官方的政治化宣傳,因而,缺少歡樂也就必然。我們縱觀所有民間歡樂的節日,都是男女共同擁有、共同參與的,唯獨婦女節是女人自已過。沒有男人參與和互動,三八婦女節也就變成了孤獨節,因而,也就失去了節日的歡樂氛圍。試想:如果將婦女節富於更多的愛情、友情、浪漫、自由、尊重等內涵,並在婦女節這天給男女都放假一天,再調休一個週末,讓男人陪著女人去度假、逛街、娛樂,三天小長假的婦女節,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三八婦女節,為什麼不能成為女人的狂歡節呢?

其實,咱們中國以前也有一個自己婦女節,只是1949年建國後給廢止不過了。以前的婦女節是農曆的七月七夕,是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民間的風俗就把七月七夕稱為“女節”。七夕女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女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意在傳承。

中國的七夕女節自漢朝傳承至今,己有兩千年多了,但在當今的三八婦女節面前蕩然無存。近年,也有人想把七夕女節定為中國的情人節,以此抵禦2.14的西方情人節,但不管是把它定義為中國的女人節還是中國的情人節,少一點政治色彩,多一些民間傳說;少一點女性孤單,多一些男性陪伴,這樣的女人節日,就可以變成女人的狂歡節,變成商家的購物節,變成家庭的團圓節。

附:張璋,北京同世飛天公司董事長,中國商業和商業地產資深專家,北大、清華、哈工大、中山大學資深培訓講師、兼職客座教授。在商業和商業地產領域歷煉26年,具有豐富的商業和商業地產的現代理論和實戰經驗,熟稔中國現代商業的定位、規劃、設計、招商、營銷、運營、管理、投資、資本運營等各個環節,思路超前並敢於不斷創新。先後榮獲TOP100金牌管理諮詢師、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操盤手、中國商業地產十大新銳人物、中國商業30年十大策劃人物、中國商業地產傑出人物獎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