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游泰山

正逢金秋時節,我邀了幾位好去泰山遊玩,大家一同乘火車到了山東泰州,餘之心情大好,終於到了夢寐以求的岱嶽。

秋季遊泰山

登山之人中,學生頗多,蓋為各地大學生,我們買了登山杖,備足水,到了晚上十點,便向上爬去。先是到了孔子登臨處,我打開手燈,只見古藤掩映,文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兩邊各題寫“第一山”、“登高必自”碑。我們就一直向上爬去,不一會兒就到了萬仙樓,此處也就是售票處了,買完了門票,穿過萬仙樓,山路漆黑一片,石階抑或平坦,抑或陡峭,此時必須要藉助手電筒。一路上,大家邊走邊開心,笑聲不斷,歌聲飛揚。

秋季遊泰山

不一會兒,就到了鬥母宮,至鬥母宮稍向右斜路步行,便是有名的經石峪。在面積一畝多的石坪上,刻著一千四百餘年前北齊人所書佛教典籍《金剛經》部分經文,每字直徑約半米,字為隸書,遒勁剛健,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石坪東北的“水簾泉”漫石而下,頗有“枕流漱石”、“萬顆明珠”。夜裡山間疏影橫斜,怪石林立,滿天繁星,抬頭一看獵戶座就在我們頭頂上,竟有了一種手可摘星辰的感覺。

秋季遊泰山

到了十二點,我們就爬到了中天門,此處為盤山公路終點,中天門石坊額書“中天門”三字,我只感到山風呼嘯,空氣急促地冷了下來,我們換了厚衣服,繼續上路,沿途賣東西的人特多,“出租大衣”的叫賣聲傳遍了山路。

秋季遊泰山

夜間登山,我感不到累,過了斬雲劍,十八盤岩層陡立,十八盤是泰山登山之中公認的最為險要的一段,更是泰山的一大特色。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用手燈探路,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怪不得人說,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鼓足了勇氣,我們向上爬去,也顧不得腳軟,一鼓作氣,終於走完了十八盤,登上了南天門,坐在南天門前的石階上,我們氣喘吁吁。 我的鞋底已經溼透了,同行的朋友們也非常的累,我們在臺階上歇了一會兒,進了南天門。只見人群熙熙嚷嚷,像過廟會一樣,山頂的溫度特別低,山風刺骨,使人打哆嗦,我們每人租了一件大衣,在山頂上等待著日出。山上的遊客都裹著厚厚的大衣,戴著帽子,蜷縮在角落,山風像奔騰的野馬,疾如電閃,吼似雷鳴。它快樂,它憤怒,它不拘一格無形無影,它只是一種令人震攝的力量。它時不時在人們身邊奔跑,直到人們的鼻子,我的耳朵凍得發紅,手腳僵硬,連牙齒都忍不住的在發抖。下次登山,還是得備足衣服再上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