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籌金融:P2P不敢投,銀行理財是下一個的選擇

網籌金融:P2P不敢投,銀行理財是下一個的選擇

p2p暴雷了將近兩個月時間,近期才有所好轉,但投資人恐怕也不敢投資了,這接下來與之抗衡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了,畢竟銀行從一開始就被定義了安全,那究竟銀行理財會不會是你下一個的選擇呢?

據數據顯示,1-6月份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86%、4.91%、4.88%、4.85%、4.82%、4.80%,連續四個月走低。

監測數據顯示,1-6月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82%、4.88%、4.86%、4.82%、4.80%、4.77%。根據普益標準,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加速下行,且近3個月,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進入下行趨勢,跌幅逐漸擴大。

究其原因,認為年初以來,流動性寬鬆程度超出市場預期,貨幣市場利率穩步回落帶動銀行理財收益逐步回落,從5月的收益變化來看,5 月中旬的流動性壓力在央行的調控下並未對市場造成衝擊,同時隨著1560億MLF和347.6億SLF的操作,對改善流動性起到了積極作用。

結合發行量和收益率雙降可以看出,6月份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足,資金成本進一步走低,而且這種趨勢有延續的態勢。

不過雖然整體收益率走低,但是具體到個別產品,零點幾的收益變化並不明顯,其預計,隨著P2P行業爆雷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可能會迎來比較可觀的增長。

尤其在資管新規落地後,保本理財的產品發行數量在當月佔比有明顯的下降,非保本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同比上升。

作為非保本理財的淨值型產品發行數量上升,但在整體理財產品的佔比仍然很小,據數據顯示,1-6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分別為69、71、115、83、155和171,在全部理財產品中的佔比微乎其微,在資管新規呼籲銀行理財轉型淨值型理財產品的要求下,未來的淨值型理財的空間很大。

淨值型產品佔比較低的原因,從銀行方面來看,淨值型理財的發行及設計比較複雜,需要組建專門的資管團隊,並且需要足夠的人力及財力支撐;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淨值型理財的收益率普遍要低於預期收益類理財,且收益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接受程度也比較低。

總體來說,2018年第二季度發行量持續收縮,發行量與到期量疊加後呈現淨髮行量為負的狀態。,前期發行的理財產品逐步進入到期階段,二季度單月到期量在1.3萬隻左右。一邊是發行量有所下降,另一邊是到期量基本持平,兩力疊加,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理財淨髮行量為負,商業銀行表外資產負債處於收縮狀態。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現狀的相關介紹了,可以發現在資管新規呼籲銀行理財轉型淨值型理財產品的要求下,未來的淨值型理財的空間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