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剛到聖彼得堡的第二天,吃過早餐,筆者忽然想出門轉轉。聖彼得堡的社區長得都差不多,沒有高樓,大部分都是8層以下的房子。風格基本是歐式,這是彼得大帝根據歐洲大陸中世紀風格而建造的。窗戶矮而小,這是“斯大林”風格。

過於類似的建築,對於筆者這種城市的陌生人來說,最大的不便就是必須記住每一個路口的選擇,由於每一次都是一個隨心而定的轉身,回程的時候,一旦錯過了一個,就會走向另一個方向。人生就是一條充滿了路口的旅途,每一個選擇都代表著一條不同的道路。

而這一次,命運指向了一間普通的體育學校——瓦西里體育學校二小。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這樣的學校,每個社區都有

這是一座普通的平房,外牆的紅磚在這個社區隨處可見,一排長圍牆將平房和街道劃分得很清楚。筆者第一眼掃過這裡,便下了判斷,這是一座需要私密性的場所——只有那些地方,才需要圍牆,拒絕路人的打擾。

就在幾乎要錯過瓦西里學校時,筆者再次將頭轉向了它所在的街道。因為街道的另一邊實在是太多雷同。一眼望去,是幾乎一望無盡的重複。這一次,筆者看到了球場,看到了球門,儘管被圍牆末端的紅色帆布遮蓋了絕大部分,但那是一個球場,絕對沒錯!

學校有兩層門,外層是鋁合金玻璃門,內層是實木門。俄羅斯的門都很重,筆者不得不用力推開大門,小心翼翼。穿過兩道門後,還有一道安檢門。對面是一個接待臺,沒有人,這裡已經放假了,並沒有學生上課。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聖彼得堡街景

木色桌子的左側,是一個榮譽架,櫥窗裡擺滿了各種獎盃。筆者的揹包觸發了安檢門,警報鈴響。一名身穿制服的安保人員從內側走道的屋內衝出,這樣的制服在世界盃期間隨處可見。

俄語,警示性的俄語!筆者迅速取下掛在脖子上的FIFA採訪證遞了過去,警報解除。但,語言上的障礙沒有解除。保安聽不懂英語,轉身向裡屋走去,留下不知所措的筆者。很快,一名銀髮女士走了出來。

“Can I help you?”最後的障礙也消失了。這裡“瓦西里體育學校二小”,是這個社區配套的體育學校。被欄杆圍住的,是它的足球場。筆者詢問是否可以進去看看,銀髮女士欣然接受,同時她說:“你應該先到這邊來!”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瓦西里體育學校二小

她將筆者領到了榮譽櫃前,“這是我們的獎盃!”“哪些是足球隊的?”“這三個!”她指向三座帶有羅馬數字的獎盃。“其他的呢?”“賽跑,還有乒乓球!”這是一所綜合性的體育學校,並非專業足球訓練學校。在這個年齡段,俄羅斯沒有專業的足球學校,但這裡是孩子們走向職業足球的必經之路。

這樣的學校在聖彼得堡有多少?“到處都是,每個社區都有。”

孩子們從6歲到18歲在體育學校訓練,文化課也正常上,配有專業的足球教練,每個年齡段有自己的比賽,並詳細記錄小球員的分數,高中畢業後,足協專業教練會來學校挑選成績優秀並有潛力的運動員,參加集中訓練。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這並非一家專業足校

這樣的報告,每個孩子都有

榮譽櫃背後的房間,是孩子們的更衣室,幾個木架交錯擺放,這裡是所有孩子共用的更衣室,今天歸足球隊使用。幾個11歲左右的孩子,手上拿著各自的比賽數據報告,正圍在一起交流著,他們對陌生人的到來有些驚訝更衣室約摸20平方米,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們來說足夠大了。

之後筆者瞭解到,他們在每場比賽後都會拿到這樣一張數據報告。上面記錄了他們在本場比賽的出場時間、跑動距離(柱狀圖記錄了小球員每5分鐘的跑動距離,以此測算跑動強度)、加速次數、心率變化,並附有熱點圖。對了,這樣的數據報告,是人手一張。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這樣的報告每個孩子在每場比賽後都有自己的一份

穿過更衣室是球場,由三個五人制球場組成。靠近更衣室下方樓梯的左側,是一個帶頂棚的小型看臺,被鐵絲網包裹,十多個孩子整齊地坐在看臺上,專注地看著球場上發生的一切。

遠處的兩塊場地上,幾群孩子正在踢球。與其說踢球,更應該說玩耍。顛球、帶球,嬉鬧的都有。一個孩子率先發現了陌生人,稍微一走神,皮球落在了他的頭上,看臺響起一陣鬨笑聲。

“安靜!”一個身穿黑色外套的中年男人大聲喝止,笑聲戛然而止,其他孩子也停了下來。中年男人面帶慍色地走近,用俄語和銀髮校長交流著。這是學校的足球教練列瓦。當得知筆者的來意時,列瓦點點頭,默許了這次探訪。看得出來,這裡不經常有人打擾。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在和記者合影時,列瓦才露出難得的笑容

幾聲短促的哨聲之後,二十多名孩子迅速集中到列瓦的身邊,自覺地排成兩列橫排。列瓦揮了揮手,孩子們圍了過來。“他們都是6歲到11歲孩子。”列瓦開始介紹,“他們有些從6歲開始學習踢球,有些晚一點。到了8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決定將他們送到這裡來。”

“這個孩子”,列瓦隨手一指,“他已經學了5年了,明年他有機會去更加專業的球隊練習。在那裡,他會得到免費的球鞋、球衣,更好的訓練場,還有更加專業的足球訓練。”列瓦一絲不苟地講述,沒有表情。孩子們也不敢出聲,只是靜靜地聽聽著。

學踢球,也要學會選擇人生

“涅茨瓦,去顛球!”列瓦的指令短促而清晰。一個身材並不出眾的孩子,立刻抱著皮球跑到球場上,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表演。孩子們在這裡學到的是最基礎的技術,顛球是必修課。不到11週歲的涅茨瓦,顛起球來還是有模有樣,一板一眼。腳背、膝蓋、頭、腳弓交替與皮球接觸,其他的孩子則默默地看著,有些人的眼神中透露出羨慕。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身穿阿森納球員的涅茨瓦最欣賞的俄羅斯球員則是亞歷山大·科科林。

一分三十秒過去,皮球依然沒有落地。“停!你們去比賽!五個人一隊,像剛才一樣,把背心穿好!”孩子們迅速散開,在兩個場地上進行5對5的比賽。一切恢復到筆者到訪之前。畢竟只接觸過基本訓練,孩子們在球場上還是顯得很生澀,帶球和傳球的失誤頻頻。但沒有抱怨,沒有吵鬧,每個人都專注地進行著對抗。

列瓦也不像剛才那麼嚴肅,來回在兩個場地的底線間踱步,看著這些孩子奔跑。偶爾用哨聲打斷比賽。剷球是不允許的,因為孩子們還不知道剷球的意義。他們的剷球動作都是從電視裡學來,列瓦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

30分鐘過去,比賽結束。筆者發現一名孩子的球鞋比其他孩子的鞋子都要舊。“他們在這裡練習,需要自己攜帶裝備嗎?”“是的,我們只提供場地和訓練設施。”列瓦說。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他們在這裡學習最基礎的技術和簡單的戰術。每週訓練五次,都在晚上。週日會有一場比賽。到12歲,他們還會做出一次選擇,繼續進入更專業的球隊練習,有機會成為一個職業球員,或者回到普通的中學,把足球當成一種愛好。當然,他們還可以在像我們這樣的中學繼續練習。”

“那樣的話,他們還有機會成為職業球員嗎?”“有,但是希望很渺茫。最好的孩子都會選擇去更專業的球隊。”

這裡是孩子們進入職業足球的第一步,而職業足球,其實只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有人選擇繼續,有人選擇放棄。在瓦西里體育學校二小,孩子們除了需要學會技術和戰術,還需要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

藏在社區裡的足球搖籃:賽後數據報告,孩子們人手一張

“瓦西里學校裡走出過效力澤尼特的球員嗎?”筆者回頭問校長。“有的!”“叫什麼名字?”“嗯,我需要查一下資料。”聽起來,那是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筆者突然反應過來,榮譽櫃旁邊黑板上的照片,也有些時日了。職業足球,哪有那麼多幸運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