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醫生

策劃:池楊 安楊

攝影:石珂

採訪:安楊

嘉賓:首都兒科研究所 袁新宇、王璐

透過表象,看到內在,這是人類一直追求的一種觀察境界,而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穿越表層的迷霧,看到人體宇宙內在的奧秘。

“看”病的醫生

來自聽健工作室

“看”病的醫生

安:放射科都給我們提供什麼幫助?

袁:有一種說法說“放射科醫生是醫生的醫生”,幾乎所有疾病或多或少都與放射科有聯繫。比如咳嗽發燒,臨床醫生懷疑是不是肺炎了,就要照一張胸片;比如小孩癲癇,臨床醫生要排除一下顱內感染或者腫瘤,就要做一個核磁或者CT。大夫的眼睛不是透視眼,無法看到人體裡邊,我們就是幫助臨床“看裡邊”的大夫,影像資料是我們完成工作的基礎。

袁:到我們醫院就診的小孩兒,有一半以上自己不能表達,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技巧,密切觀察,要和家長配合好,和成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們檢查室,有很多卡通畫裝飾,讓小孩兒進去以後不緊張,從事兒科影像檢查的工作人員要有特殊的耐心和愛心,說話語氣用詞都得非常貼近小孩,這樣孩子心理就放鬆了。

安:小王是登記員,我覺得這活兒好像太簡單了吧?

王:看似簡單其實挺難的。每天要說很多很多的話,不同檢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求是不一樣的,必須和家長逐一溝通,包括檢查前準備、檢查中的注意事項。有的外地家長聽普通話困難,更要反覆耐心地講,不能出錯,不能張冠李戴。

比如有些小孩兒做CT、磁共振這類檢查要先鎮靜,那麼鎮靜的方法、要求,都要說清楚。昨天有個孩子做增強CT,開完增強藥之後要需要找護士扎針,扎完針再吃鎮靜藥,因為怕孩子吃完鎮靜藥睡著了,再給他扎針的話他會醒,我們囑咐了家長,但家長沒有記住,直接先給孩子吃鎮靜藥了,幸虧到我這兒的時候孩子還沒睡著,我們只好趕緊讓去給孩子扎針。孩子生病,家長心急,我們也能理解家長。

安:做個核磁、CT,大人不復雜,但孩子經常很難配合。我認識一個孩子,癲癇挺嚴重的,約了幾年核磁沒有做成,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不睡覺。無法做,耽誤了診斷。

袁:我們採用的是剝奪睡眠和服用鎮靜劑結合的方式,越大的孩子,鎮靜劑對他的作用就越小,在國外如果小孩子不能配合會用全麻,但中國很多家長不能接受,所以只能狠心採用剝奪睡眠加鎮靜劑的辦法,經常有家長不能理解也不忍心,但是實在沒辦法,因為要想有明確的診斷,清晰的影像檢查是必要的。有的孩子跑了六次,無法做清晰的檢查,第七次完全按照要求剝奪睡眠,很快就做好了,後來家長也說 “早知道這樣我們就狠狠心了”。

“看”病的醫生

“看”病的醫生

“看”病的醫生

安:這個檢查,對臨床醫生診斷真有那麼大意義嗎?

袁:真有。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多地能夠看到臨床醫生肉眼看不到、手摸不到的東西,所以臨床醫生也越來越多地依賴於這些輔助檢查,我們是為臨床進行精準診斷打基礎找依據的。

安:這個過程裡,機器很重要,但檢查是否精準,與放射科醫生水平的關係大嗎?

袁:當然。到目前為止,影像醫學還是一個經驗科學,雖然我們藉助了非常現代的技術手段,但是最終診斷,還是要看影像醫生如何解讀所看到的東西,這個理解是要靠經驗的。醫生的水平高低源於兩個方面:第一、經驗的多少;第二、學習能力怎麼樣?

安:診斷過程像破案,檢驗科室就是給破案提供證據。同樣證據出來,比如拍了一張片子,很清楚很客觀,但裡邊到底是好人還是壞蛋?有沒有好人在變壞?壞蛋有多少?這個需要根據經驗判斷。

袁:對,這個比喻非常恰當。放射科醫生的職責就是去辨別好人、壞蛋,辨別好人將來可不可能變成壞蛋,壞蛋有沒有可能被改造成為好人。放射科和臨床會緊密地結合,共同討論聯合查房,當我們為臨床幫上忙了,幫病人診斷更清晰,治療更精準了,它所帶來的喜悅,不是任何金錢能夠比的。

安:但是有喜悅就有代價,假如我是一個醫學生,我可能不會選放射科,因為擔心它的職業傷害,也就是輻射問題。

袁:其實現在沒有必要顧慮這個了。放射科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們看得更清楚,更細緻了,另一方面就是對工作人員和患者的保護越來越好。以前我們做一個CT,相當於照幾百張胸片,現在最新的技術,做一個CT大概相當於拍四張胸片的樣子,劑量很低了。

而且我們不要對輻射有恐慌心理,用於醫療診斷的輻射劑量都是在安全範圍的,兒童檢查控制尤其嚴格,我們有一整套參數設計,根據不同年齡的小孩,儘量降低受檢者所接觸到的輻射,孩子有各種防護,如果需要家長陪護的話,我們也準備得非常齊全。

“看”病的醫生

“看”病的醫生

“看”病的醫生

安:幕後科室現在存在人才流失或者人才吸引問題嗎?

袁:醫患狀況給醫生帶來的困境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科也不例外。實際上絕大多數患者是通情達理的,他們是來看病尋求幫助的。如果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更耐心一點,對患者更認真一點,矛盾就不會那麼多。我從事影像工作這麼長時間,我們科所有的崗位我都做過,工作心得就是:第一是需要積累經驗,第二個要有一顆愛心,這個是最重要的。

我們說“不忘初心”,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呢?就是幫助小孩兒解除痛苦,當初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是要治病救人,有這個初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看”病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