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飛入「標準化」時代——解讀首個植保無人機國家標準

本報記者楊夢帆

近幾年,我國植保無人機呈爆發式增長。因其施藥作業效率高、成本低、農田適應性強等特點,受到了不少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歡迎。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已經達到1.4萬臺,作業面積超1億畝次。但是,植保無人機標準化工作卻嚴重滯後,導致行業魚龍混雜,無人機質量得不到保證,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制約了植保無人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植保無人機生產企業、科研機構、推廣單位、農戶和政府監管部門對行業標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規範植保無人機安全使用,提升植保無人機農業生產力,促進植保無人機行業有序發展,原農業部曾於2014年和2015年分別下達《農用遙控飛行器安全技術要求》和《遙控飛行噴霧機試驗方法》農業行業標準制定任務。隨後,考慮到我國植保無人機現狀和發展趨勢,植保無人機生產應用特點,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聯合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等單位,又將兩項標準合併,完成了我國首個植保無人機技術規範標準——《植保無人飛機質量評價技術規範》(標準號NY/T3213-2018,以下簡稱《規範》),並於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可以說,這份標準凝聚了監管部門、專家學者的大量研究和全行業的共識和心血。近日,記者就標準的制定過程、實施意義,以及今後該如何完善等,採訪了業內專家。

可參照標準少制定過程一波三折

“我國植保無人機標準是在國家主管部門發佈的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以安全為首要目標,參考現有國內外標準,以我國現階段生產、研發、應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需求為主制定。”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植保與環境工程中心主任薛新宇介紹。

雖然《規範》發佈實施已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了,可當初的制定工作並不容易。薛新宇介紹,已有標準是制定《規範》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是可參照的內容並不多。

這首先體國外可參照的相關標準內容很有限。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國外已發佈的標準主要有人駕駛飛機的航空植保標準和民用無人機標準,與植保無人機直接相關的標準較少。與植保無人機平臺相關的任務裝備及接口、通訊和導航技術等內容可參考民用無人機要求;與植保作業相關的飛行管理、登記認證、作業質量及評價方法等內容可參考有人駕駛飛機的航空植保標準以及傳統植保機械的相關要求。與我國航空作業模式相似的日本,其標準體現的安全要求和作業指南具有較高參考價值,但是日本大規模應用的是油動型單旋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剛處於起步階段,而我國既有單旋翼無人機和多旋翼無人機,又有油動型和電動型。

其次,國內相關標準可參照的價值也不高。在《規範》發佈實施之前,我國植保無人機可參照的僅有為數不多的地方標準與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包括湖南省兩項,重慶市、江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各1項。涉農的團體標準主要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國家農業航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社會團體進行制定,但目前應用範圍較小。

其實從2014年開始,相關部門就已經在為制定行業標準進行規劃,最終經過3年的探索和修正,才推出了這個行業標準。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副會長楊林介紹,2016年時,植保無人機標準也曾被提出過,但是由於當時植保無人機發展還不夠不成熟,技術也正在探索之中,所以最終沒能夠順利實施。

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讓植保無人機用得更好

“有行業標準總比沒有好。”中國農業大學藥械與施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認為,當植保無人機發展沒有達到一定高度時,出臺標準反而會限制行業發展,使植保無人機企業缺少了發展空間。在經歷了高速發展後,植保無人機技術得到提升,標準制定就變得十分有必要。“就像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他需要自由成長,但也需要家人的幫助。”

記者瞭解到,標準從範圍來說,分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分為推薦標準和強制標準兩類。此次頒佈的《規範》屬於國家級別的農業行業推薦標準。作為我國首個植保無人機行業標準,它的實施有什麼意義呢?“它的實施,給企業指明瞭方向,可以算是一個技術引領標準。而且對用戶也有幫助,以前他們對植保無人機的好壞無法判斷,現在讓他們心裡有了一把尺子。此外,標準還有利於監管部門對植保無人機進行監管。”薛新宇告訴記者。

《規範》的發佈實施還將引導企業規範植保無人機的生產經營活動,促進植保無人機推廣應用。“我們相信,標準出臺後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我國植保無人機整體的行業技術水平會有質的提高,最終會讓廣大農戶受益,並有效提升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大疆農業中國區銷售負責人陳韜認為,該標準雖然暫時還不具備強制的法律效力,但意義重大。它既對植保無人機的質量做出要求,是目前對植保無人機的質量要求最權威、最規範的標準,對促進行業發展、指導農機部門進行鑑定和監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又對檢驗方法做出要求。

去年,我國6個省市試點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範圍內,今年試點範圍將繼續擴大。楊林告訴記者:“農機管理部門對植保無人機進行補貼,要考慮什麼樣的植保無人機可以進入補貼目錄範圍,就需要有個質量評價標準,該標準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嚴把這個出口,享受補貼的地方就可以真正的把植保無人機用起來,而且能用得更好。”

技術不斷升級標準體系也將逐步完善

植保無人機屬於新興產業,日後其安全性、智能化、自動化、作業質量等技術還會有新突破,必然會對植保無人機作業質量、效果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這也就是說,此次標準的制定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植保無人機技術在進步,標準有時就會落後,需要進行修訂完善。植保無人機機型多樣,在規定植保無人機通用性要求時,常常難以採用統一的標準,而具體採用哪種指標,這都需要深入考量。加之,可借鑑的指標和試驗方法不多,所以在標準制定時許多試驗方法和效果評價需要創新設計,加強驗證工作,這些都增加了植保無人機標準制定工作量。”薛新宇說,這個標準制定工作只是開始,日後還要對植保無人機施藥技術規範、質量操作規範、培訓規範等內容進行規範,從而形成植保無人機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的建立需要結合植保無人機近期的迫切需求和遠期的系統規劃,使植保無人機標準體系得以不斷補充完善。”

“標準工作的制定是一步一步來的,它在實施過程中是否適用也會逐漸顯現出來。”楊林同樣也認為,植保無人機技術日益成熟在所難免,今後對標準進行修改很有必要,而標準中一些具體數據設定都是需要經過專家、企業代表反覆討論,才能進行修改。

日後在對標準進行完善時要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在何雄奎看來,任何一項標準的出臺,一定是建立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要有可靠的數據作支撐;在對標準進行完善時,還要考慮規範植保無人機作業效果、質量等一些關鍵要素。同時,他也強調,截至2017年底,我國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發展到277家,因此一定要多徵求企業的意見。

“當然,任何標準都不具備‘包打天下’的功能,我國植保無人機要實現健康、有序發展,還要繼續深入研究植保無人機低空低量施藥技術、培訓專業高水平人才;優化植保無人機施藥技術,促進農藥的高效安全使用等。”何雄奎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