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省級機關幹部的感言:別拿村支書不當回事(走心之作)

近日,《群眾》雜誌推出“大戰略下的新鄉土”專題策劃,從村一級層面分析探討鄉村振興問題。下文為專題文章之一,原題為《村支書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作者李磊,系江蘇省委辦公廳幹部。

一位省級機關幹部的感言:別拿村支書不當回事(走心之作)

每次回蘇北李莊老家,總會跟在村裡當會計的大伯聊聊村裡的新變化,其中聊得最多的是村支書。大伯說他幾十年的村幹部經歷,走過的、見過的、接觸過的、共事過的,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個村子面貌怎麼樣,能不能搞出名堂來,關鍵要看這個村支書硬不硬氣、頂不頂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最終要落到每個村子以至每組每戶,必須通過村級黨組織來實現。村級黨組織書記作為鄉村基層治理的“關鍵少數”,是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有個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我國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問題在鄉村;鄉村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問題在農村基層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問題在村支部書記。

除了跟老家的村幹部接觸,由於我工作的第一站也是在蘇北鄉村,接觸頻繁的就是各種個性、各種風格的村支書,後來到機關工作也經常到基層鄉村調研,去年有機會專門到河南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學習,這些都促使我對村支書這個群體進行持續的關注和思考。

村支書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應該如何開展工作?要回答好這些問題,從方方面面調研的情況來看,有這麼幾個切入點值得深思。

村支書應該是黨在鄉村一線最前沿的“排頭兵”,不能因為處在最基層就淡化了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要求。

和一些村幹部接觸的時候,感到最難聊到一塊的就是談理想談信念,一談到這個話題就顯得蒼白甚至失語。可以說,不少村支書對黨的理想信念的概念和意識非常模糊,表現在形式上,有些村部連黨徽等黨的標牌、標識都沒有放在醒目位置。

我曾到河南省新鄉市的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學習,印象最深的就是新鄉市村支書先進群體共同的特質就是黨性意識極強,堅定不移始終跟黨走。這種意識絕不是掛在嘴上,或者只是空講大道理,而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很樸素很接地氣的,這點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

新鄉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客觀條件遠遠不如東部發達地區,但卻湧現出了一大批戰天鬥地、改天換地、感天動地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典型,他們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帶領鄉親們一塊苦、一塊幹,擺脫了貧困,走向了富裕,積累了大量鮮活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了獨特的“先進群體現象”。

在新鄉學習期間,我看到一組數字,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鄉市、縣兩級數得上來的先進典型就有1000餘個,全市45%以上的農村黨員、60%以上的村黨支部書記達到“雙強”標準,1萬多名“雙強”黨員、致富能人進入了村級兩委班子,平均每名黨員幹部幫帶增收致富對象2.45戶。

劉莊村老書記史來賀,與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譽為“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講過一段往事,有一年看《巍巍崑崙》,看到毛主席蘸墨揮毫寫下“永遠站在勞苦大眾一邊”,他騰一下站起來,熱淚盈眶迸出一句:“毛主席啊,最瞭解中國國情,最瞭解農民!”這就是觸於心、發乎情的樸實政治意識

村支書應該是帶領整個村子興旺發達的“領頭羊”,必須具有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俗話說,“組看組,戶看戶,群眾看支書”。如果村支書只是想著首先給自己撈好處、得實惠,那怎麼可能得人心,讓人心服口服,心甘情願跟著走。

有一次到宿遷市宿豫區農村調研,讓我對什麼樣的村支書才是優秀的村支書、什麼樣的新農村才是群眾想要的新農村有了切實的感性認識

我去的是宿豫區的水漢新村,這裡離城區有一段距離,如今新村建設成美景,村民住進大花園,村民們在農村就能過上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我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參觀,戶主大哥講:“俺原來住的房子是危房,現在搬到水漢新村,住樓房、有院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都是黨的政策好,村裡鎮裡區裡幹部帶得好。”

水漢新村是宿豫區重點建設特色村之一,大部分村民已經搬進新家。新村的設計規劃很科學,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特色,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設有居民休閒活動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同時,依託特色發展產業,以產業發展來提供長久支撐,配套建設“三來一加”廠房2200平方米,方便群眾就近就業。

在推進農村集中居住過程中,很棘手的一條就是要解決如何能夠讓老百姓從不願意到願意、再到非常願意的問題。我專門跟這裡的村支書請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的一個很簡單很直白的回答卻讓我很感動。他說他和村裡幹部約法三章,“房子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在群眾利益面前,誰都不要丟黨員幹部的臉”,“誰都不要跟群眾搶房子名額,絕不允許違規搞通融”。

村幹部主動讓出寶貴的名額,讓群眾優先選擇、優先安置,用實際行動打動了群眾、感動了群眾、帶動了群眾。

村支書應該是破解難題化解矛盾的“鐵能手”,一定要有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創造精神。

實踐證明,同樣一個地方、同樣一件事情,只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善講故事、善造風口,就能幹出不一樣的事業。對一個村莊的發展來說更是如此。

每個村子都有每個村子的實際情況,不可能簡單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經驗,這就要求村幹部尤其是村支書要對發展形勢有著超越群眾的預見性,要善於根據農村發展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審時度勢進行創造性工作,不能坐井觀天、閉門造車。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史來賀擔任劉莊村黨支部書記,在上世紀60年代全國到處刮共產風的時候,他卻能不為這股風潮所動,冷靜地從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搞高級社、不搞大食堂,帶領群眾實現了糧食畝產雙千斤,使劉莊成為全國最早解決溫飽的村,80年代第一年人均收入就超過了2000元,如今劉莊的現代化建設已經走在了全國農村前列。

對江蘇農村來說,很多地方同樣並不缺少題材,關鍵是村支書這個群體要敢想、敢幹,會想、會幹。說到底,村支書首先自己要有致富能力,要通過自己創造的條件,帶著群眾共同富裕起來,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

現實中,有不少地方的村支書還存在政治意識不強、創造精神不強、工作能力不強等問題,甚至有極少數村幹部爭搶、擠佔、侵害群眾利益,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是“小問題”“微腐敗”,實則關乎人心向背,是影響黨群關係、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影響基層治理、影響農村發展的大事情。

村支書中的先進分子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抓先進典型就是抓先進生產力。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發揮好這個先進群體的示範帶動作用,運用好“先進開路,群眾跟進”這一由點及面的做法,總結提煉先進經驗並加以制度化推廣,著力打造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這支隊伍,必將有力地促進鄉村基層治理現代化。

當然,在抓先進典型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出現以下兩個方面的風險。

一是“道德風險”。先進的口碑一旦出來,就無形中承擔了比別人更多的責任和壓力。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先進也一樣,他們也是人,也有情感和慾望。因此,對先進群體也要注意嚴管與厚愛相結合,特別是注重防止在利益面前變質蛻化,為了個人名利不惜以犧牲村民利益為代價,等等。二是“獨斷風險”。先進群體見事早,有眼光,有魄力,有辦法,這是事實,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所以要在充分依靠村支書先進群體的同時,注重加強村一級班子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機制,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摘編自《群眾》2018年第14期,原標題為《村支書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作者:李磊(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經濟處)

一位省級機關幹部的感言:別拿村支書不當回事(走心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