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心理,你中了幾個!

(1)習慣性逃避與消極

當我們面臨較大的壓力時,心理防禦機制就會開啟,消極和逃避則是其中最常用,也是對個人發展傷害最大的手段之一。

因為這種行為付出的代價小,見效快,因此特別容易上癮。生活中你會發現,喜歡消極應對問題的人,往往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反映總是去找到逃避的理由。

當一個人再也不敢去承擔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基本上就毀了。人都有年輕的時候,誰還沒有年少無知的歲月呢!

這樣的心理,你中了幾個!

(2)過程導向而不是結果導向

雖然我們總是強調過程很重要,但事實上,這個世界就是結果導向的。你的結果好,各種過程行為都可以被美化。而你的結果不好,哪怕付出了再多,也得不到什麼好的評價。

能成功的人都是結果導向的,因為他們明白,能評價一個人的,有且只有結果。而弱者則恰恰相反,他們喜歡描述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和奮鬥,並通過這些來感動自己。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們從不去思考為什麼能成功,而是沉迷於自我欺騙之中,而沒有好的結果又會強化他們的過程導向心理,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在工作中我經常會碰到有這樣的人,每天總會有各種各樣得藉口來為自己開脫。

這樣的心理,你中了幾個!

(3)情緒導向而不是利益導向

所謂情緒導向,是指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作為做事的標準。這種心理非常可怕,它會催生出下面幾種行為。

a.損人不利己:寧願拉著別人一起失敗,也不願和別人一起成功,反正我就是看不慣別人比我好

b.玻璃心:對方批評我了,我才不管對方是什麼目的,反正讓我不開心了的人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c.愛面子:有面子的感覺真爽,至於是不是有害我才不管呢。

d.自戀: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滿足自己,無條件讓著自己。

只有小孩子才有權利把自己的心情作為做事的標準。雖然只注重利益聽起來的確不好聽,但比起虛無飄渺的情緒,這的確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標準。在青春期的時候我有過b c d三個,但是現在漸漸得沒有那麼明顯了。

這樣的心理,你中了幾個!

(4)他人導向而不是自我導向

當一個人自我認知比較弱,心理脆弱,內心自卑的時候,就容易把他人的看法作為自身的準則。很在意他人的目光,不敢做自己。遇到問題時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不敢拒絕別人,不敢維護自己權益。

這種心理狀態帶來的惡果就是缺乏自我,最終會迷失在他人的標準之中。

這樣的心理,你中了幾個!

結語:上面這4種心理,是大多數弱者所擁有的心態,同時,它們也能腐化你,讓你慢慢的變成弱者。其實有這些行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得現實情況,不會自我反思,這個和一個人得情商有很大關係,心理學裡面有個“溫水煮青蛙”效應,很多人在安逸的環境裡面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沒有了危機感,工作上,事業上會越來越不順,最終這些人把問題都歸結為外部環境不好,不是自己得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