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70元養老金「不夠用」?別擔心!新的政策福利來了

在農村農民最為關心的就是養老問題了,自養老政策出臺以來,幫助農民減輕了在養老方面的難題,農民朋友對此都看在眼裡高興在心理,而在農村基本實行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這是大多數農村使用最普遍的養老方式。然而,隨著各種消費高漲,以及家庭規模、結構和功能變化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農村養老問題不少農民又擔憂起來,尤其是欠發達的貧困地區,他們在養老方面的問題更為需要解決,而目前基礎養老金的標準是每人每月70元,已經很難維持當下的生活。70元的養老金似乎有點“捉襟見肘”不過別擔心,為了解決農民養老問題,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新政策來幫助農民!

每月70元養老金“不夠用”?別擔心!新的政策福利來了

這些新政策主要體現以下三方面:

一,推出養老貸福利

在生活中,會出現一些繳費困難的農民,為了幫扶困難老人繳納養老保險,由於部分地區針對的農民群體不一樣,有的是針對失地農民,2017年也推出了養老貸款福利政策,在參加養老貸款領取養老金後,每月要扣除一部分的貸款本金和利息,依然可領取養老金,據悉一些地方還貸採取的是等本遞減方式按月償還本金和利息,(如10年期貸款,共還120個月,每月還款本金相同。利息為本月剩餘貸款本金利息)。借款人到退休年齡領取待遇的,從養老金髮放賬戶中直接扣還。養老貸對於農民來說卻是一項大福利,能夠解決許多農村家庭的養老問題,相信隨後將會全國開始這一福利政策。

每月70元養老金“不夠用”?別擔心!新的政策福利來了

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結合,也就是說,個人賬戶部分的資金屬於參保人員個人所有,而社會統籌部分的資金屬於統籌區的所有參保人員。因此,在養老保險關係跨統籌區轉移時,個人賬戶部分的資金可以順利轉移或者一次性取出,而社會統籌部分則不能轉移。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相信今後人人都能參加養老保險。

三,一次性繳納費用

今年推出的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福利政策,讓不少農民議論紛紛,農民如果男滿60歲、女滿55歲的農民,則允許補繳15年,總共一次性補繳94428元,60歲後每月可領取800到1100元之間的養老金,當然各地不同有的地方甚至還能領到1300元的養老金,不過對於這個政策,許多農民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在一部分的農村老人眼裡,他們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們覺得繳納9萬多元的養老金,還不如把錢給自己的兒女,讓孩子贍養自己。有的則表示手裡面沒有那些多餘的閒錢。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老農認為這是一項福利政策,有條件的農民還是可以考慮繳納的。

每月70元養老金“不夠用”?別擔心!新的政策福利來了

綜上來看,今後農民能領取的養老金遠不止70元,老人也不用擔心平常的基本花銷了,相信未來養老保險會進行更好的優化和完善,能讓更多的農民依靠養老貸享受到優質的養老服務,讓農民養老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