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報道 入伏以後,衡陽地區持續高溫,酷暑難耐,很多人對出門望而卻步,而在衡陽火車站裡,有一群在酷熱高溫下依舊繁忙在運輸一線,揮汗如雨,堅守崗位的人,他們就是鐵路調車員。

調車員常被稱作為火車“穿針引線”的人,他們主要負責為始發和終到車站的車輛重新分解與編組連掛,確保列車安全始發和解散編組,這項工作是鐵路車務部門最辛苦最危險的工種之一,需要常年在戶外作業,與車輛為伴,日復一日穿行在股道間,是最執著的“跋涉者”。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上午11點,烈日炎炎,在衡陽運轉三調作業區內,地表溫度已經達50多度,鋼軌、車體、石碴撲散出滾滾熱浪。站在太陽直射的股道邊,記者背上的相機,已經被曬得滾燙,即使穿著清涼的短衣短褲,身上的汗也像被擰開了籠頭的水一樣,蹭蹭地往外直流,此時調車長何孝賢和他的5個隊友正在各自的崗位上按部就班的進行調車作業。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橙黃色的長袖,深藍色的長褲,特製的安全帽和厚厚的帆布手套是他們夏季的工作標配,也是調車員們的統一制服。儘管在這種高溫天氣裡身著密不透風的衣服會特別悶熱,但是為了工作時不被滾燙的車體燙傷,工人們還是嚴格按照要求著裝。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11點05分,連接員喻洋開始對作業線路的存車和防溜措施情況進行檢查。這是列車甩掛工作的第一個作業項目,主要是檢查線路是否有障礙物,車輛連接狀態,工作內容聽起來不復雜,但要在高溫下做好這項工作卻並不容易。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複查時常常需要在兩個車列之間穿行而過,此時,在長時間的暴曬下,兩邊的車體都已經被烤的滾燙,記者跟隨喻洋穿行,彷彿行走在兩個烤爐中間,又悶又熱,連呼吸都變得有些困難。在短短几十米的距離裡,就如同免費蒸了一個桑拿,出了一身大汗,而喻洋需要穿行在這樣悶熱的環境裡,靜下心來,在每輛車前停下來,彎下腰仔細檢查。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11點10分,複查完畢,為了防止車輛溜逸,調車長何孝賢指揮同事將重達8公斤的鐵鞋放置在車輪下,隨後自己側身鑽進兩節車廂之間,左手握住長長的橘紅色提鉤杆,用力向上一抬,將連接兩節車體的鉤銷提開,在高溫“烘烤”下,一番作業下來,何孝賢臉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滾,背上也已經全部溼透了。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11點15分,車輛分開後,要將車輛牽出或者推進,這時何孝賢需要爬上車體側面的車梯,整個人僅靠左臂的力量懸掛在車輛前端,充當司機的眼睛,根據車輛距離遠近,通過無線電臺,向司機發出減速和停車的指令。“一趟車下來,時間長的話要掛十幾分鍾,完全靠意志力去堅持了。一個作業環節,貼在將近60度的車體上,那種感覺就像在做‘人肉鐵板燒’一樣。”何孝賢告訴記者。在推進爬乘列車時,車輛運行,熱浪迎面撲來,十幾分鍾裡衣服溼了,又馬上被風乾,每次下車衣服都會結出鹽晶。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股道兩側的石碴線路都是由特別挑選的花崗岩碎石鋪成,路面凹凸不平,十分難行不說還特別硌腳,記者穿著帆布鞋在路上走了大概500米,就覺得腳底又熱又燙,痠痛發麻。而調車員們每天要穿著解放鞋在這樣的路面上來回走上8-10公里,一個月就要磨壞一雙解放鞋。“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覺得走這樣的路不太舒服,一天走下來覺得腳底板痠痛,現在久了就習慣了,”何孝賢開玩笑說:“就當是足底按摩了,還可以霸屏微信運動呢!”

三伏天的晌午:烈日下“穿針引線”的鐵路調車員

調車員的一個白班是從早上8點到下午7點,除了中午有一小時用來吃飯和做整備工作以外,其餘時間都是在戶外的烈日下接受“烤驗”。“防曬霜根本不管用,一天曬下來曬得臉火辣辣的,像用辣椒水洗了臉一樣,中午最熱的時候出去作業,沿路走在股道上人都感覺發暈,呼吸都困難,一趟活兒幹完就像穿著衣服洗了個澡,全身,衣服褲子,襪子都是溼的。”何孝賢告訴記者,高溫環境下在戶外工作,意志比什麼都重要,在這種天氣裡作業,為了防止中暑脫水,一天平均要喝掉四五升水,除此之外車間還給我們每個人都發放了防暑藥品。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儘量保護好自己,盡力適應環境,全力做好工作。

鐵路調車員,是一個在鐵路系統裡不被普通人所熟知的職業。他們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更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他們頭頂烈日,腳踏碎石,與鐵路為伴,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用汗水保障鐵路大動脈正常運轉,做著鮮為人知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