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探祕之沒有洗衣粉,如何洗滌衣物?

現代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拿洗衣服來說,洗衣機、洗衣粉、洗衣液的發明,大大的方便了對衣物的清洗。

但古人的科技遠沒有如今這麼發達,他們又是怎麼解決洗衣服這道難題的呢?請和我一起來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之所在。

一、

在很多古代的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種畫面:農家婦人手拿一個大棒子,在衣服上沾些水,不停的用棒子捶打。這個大棒子,有個專門的術語叫“搗衣杵”。

古人生活探秘之沒有洗衣粉,如何洗滌衣物?

搗衣,就是洗衣服的時候,用木杵在砧上捶擊衣服,起到清潔衣物的作用。

唐朝詩人李白就曾經寫過,“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北朝文學家溫子生也曾經描寫過搗衣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香杵紋砧知遠近,傳聲遞響何淒涼”。

由此可見,搗衣是古代洗衣服的最基本,也是最早的一種方法。在現代的一些偏遠的農村,也會偶爾能夠看到這樣一種洗衣服的方法。

二、

再後來,古人發現了在洗衣服的過程中,加入草木灰,可以更有效的去除衣服上的汙漬。

我國最早的手工業技術著作《考工記》中就曾經記載:

練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搖之蜃。

這裡的蜃,就是一種貝殼灰,與草木灰混合,能把絲織品洗的乾淨靚麗。

到了魏晉時期,人們又發現了皂角和澡豆的妙用。

古人生活探秘之沒有洗衣粉,如何洗滌衣物?

皂角是草本植物皂莢的成熟果實可以當藥用,也可以當肥皂,有一定的去汙能力,在水中可以生成泡沫。

澡豆是用豆粉,添加一些藥品混合而成的粉末狀藥劑。

皂角和澡豆,不僅可以洗衣物,洗澡,洗臉都可以。

三、

再到後來,便有了最早的肥皂——胰子

唐朝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描寫了胰子的製作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取豬的胰臟,將上面的汙血洗乾淨,撕掉上面的脂肪肝,把它磨成糊糊狀,然後加入草木灰,香料、黃豆粉等,自然條件下風乾,就成了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肥皂。

因為肥皂中含有消化酶和卵磷脂等成分,大大的提高了去汙的能力。

古人生活探秘之沒有洗衣粉,如何洗滌衣物?

綜合以上來看,儘管古人的科技沒有現代的發達,在沒有任何化學手段的情況下,從常見的動植物身上(草木灰,黃豆粉,胰子等)發明創造了肥皂,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