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帶著腫瘤出生」

來源:陳妍媽媽(ID:chenyanmama0514)

原出處:知乎

“我的孩子,带着肿瘤出生”
“我的孩子,带着肿瘤出生”
“我的孩子,带着肿瘤出生”

如果你產檢時發現孩子有嚴重的病,你會留下他還是打掉?

知友:danny li

我兒子。

產檢的時候一直很順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

在預產期前 20 多天,B 超發現腹部有一腫塊,大小 41mm*38mm。

4*4CM,對於一個未出生的嬰兒來說,是相當大一坨了。

對於這個突發情況,我感覺毫無真實感,甚至覺得是夢裡的情景。畢竟長達 10 個月的孕檢,啥問題都沒有,最後半個月才出現這麼大一塊東西,實在是毫無心理準備。

最後半個月才討論留不留,這個話題太沉重了!那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了!全家人都傾向等孩子出生後再處理,大家都抱著最好的希望,孩子不會有事的。

十四天後,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愛。

出生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結果非常不理想。比預想中最壞的情況還要壞。

結果顯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塊,實性,大小約 62mm*42mm*42mm,考慮為神經母細胞瘤,部分侵襲椎管內。

晴天霹靂。

那種心情我怎麼能夠寫得出來?曾想過各種可能,設想就算是腫瘤,就算治療費用昂貴,無論如何艱難,總能夠拿掉的。但看到「侵襲椎管內」這幾個字,即使沒有專業醫療知識,我們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整個家庭像掉進冰水裡了。

難以理解,命運為何如此不公?

為什麼是我們?

哭,喊,嗟嘆,各種哀嚎,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進行,並不能表現出來,不能讓家裡陷入更壞的情況。

家裡沒有出現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積極面對。照顧好產婦和 BB,蒐集各種醫學資料,聯繫每個想到的能幫忙朋友親戚,聯繫醫院醫生等等。都決心要打一場硬仗。

出生後 20 天做了第一次 MR。

說起做 MR,真沒想到是這麼難。因為機器太吵了,打樁機一樣,小傢伙不可能睡著靜靜地做檢查,必須用鎮靜劑。剛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點多就從家裡出發,去省城大醫院排隊,又吃鎮靜藥又打鎮靜針,結果還是不肯乖乖睡好,第一次檢查失敗。

排隊一個星期後再去,這次一早就不讓他睡,不讓他吃,到了臨做檢查的時候才一次讓他吃,吃飽好入睡,同時還要加鎮靜劑,想到都讓人心疼。不管怎麼樣,第二次終於把檢查做好了。耗時差不多一個小時,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擔心門忽然打開護士出來說又失敗了。

檢查結果比原來的更壞了:「左中下腹膜後有一軟組織腫塊,大小約 58mm×42mm×49 mm,考慮為惡性腫瘤,累及左側腰部分椎間孔及沿擴大的椎間孔到達椎管硬膜外區,硬膜囊及左腎和左腰大肌明顯受壓移位。」

差不多一個月後,又在另一間醫院做了一次 MR,結果:「左側脊柱旁及背部肌間隙內多發不規則腫塊,最大約 50mm×43mm,腫塊部分經椎間孔進入椎管內,相應椎間孔擴大;左腎明顯受壓移位,且與腫塊相貼;腹主動脈及雙側髂總、髂內外動脈也相應移位並部分被包繞。結論考慮腹膜後神經源性惡性腫瘤性病變。」

壞消息真是一個接著一個,不過這時我們早有心理準備了,雖然很傷心,還是默默把眼淚往肚子裡咽了。

拿著檢查結果,把省裡這方面有名氣的醫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省裡醫院排隊,圍在病房門口等個把小時就為了和醫生談上幾句話,100 元掛一個專家號還得搶等等,都是常態。

然而每去一次醫院,我們的心就變冷一點。

先簡單說一下情況吧。

神經母細胞瘤是比較常見的嬰兒腫瘤,在嬰兒腫瘤致死原因排前幾名。我孩子的情況除了腫瘤外,最麻煩的是腫瘤還入侵了椎管,包饒脊髓馬尾叢,任由腫瘤繼續增大或者處理不當,損傷了神經的話,癱瘓是分分鐘的事。

全省最出名的兩個醫生,一個主攻手術,一個主攻化療。

我們先去找主攻手術的,因為覺得化療對這麼小的孩子傷害太大了。

他看了結果,說非常難辦,因為這個腫瘤不僅僅是腫瘤那麼簡單,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經外科的事,他擅長兒科手術,但神經外科的事情要別的醫生解決。在我們哀求下,他答應把我們排進每週一次的專家會診。

苦等一個星期,終於到了專家會診,一大早去到門口,已經聚了不少人。一群醫生在一個小房間裡拿著一堆案子在討論,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沒人說一句話。

終於出來了,所有人爭著擠過去,都想爭取儘量多的時間跟醫生交流,我們也一樣,但聽到的回覆只有簡單幾句。

神經外專家說,這個孩子的腳現在應該已經不能動了。

我們的主治醫生說,這個案子沒有辦法處理。沒聊幾句就阻止了我們的追問,因為還有很多人纏著他。

毫無道理!我的孩子的腿現在正常得很,一點癱瘓的跡象都沒有!除了有時有點不自然的顫抖。

我們當然繼續不停掛號,不停求他想辦法。

他說,外面的腫瘤他可以處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經外的主任,問他能不能搞椎管裡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裡面沒意義。

沒辦法,我們又排一個星期隊去找神經外。神經外的主任說,要搞裡面的,先叫兒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辦法。

後來他不忍心看我們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花了不少時間跟我們說明手術的難度。

首先處理腹腔內的腫瘤並不是特別難,但也是一臺大型手術,這麼小的孩子,風險已經非常大。

更麻煩的是椎管內的手術。這要把脊柱兩塊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進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這個過程風險很大,畢竟這麼小的嬰兒,一不小心傷到神經,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癱瘓,而且要把腫瘤清理乾淨,也是非常不容易。清理乾淨後,因為兩塊受力壁板已經去掉了,脊柱撐不起來,只能打鋼釘。

成人打鋼釘還好,但嬰兒是不斷生長的,鋼釘不會生長,很快就會把脊柱弄變形,只能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個難度巨大的手術,這個過程一直維持到他長大。這兩臺手術做下來,不是一般人能撐得住的。

即使這樣,也沒有人能保證,這個腫瘤不會復發。

最後他還說,每天那麼多病人求醫,兒科那邊專家肯定找把握較大的來處理了,我們案子風險太大,沒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嚇唬我,但他說的也是老實話,做手術的風險,我自己心裡也有數,即使醫生肯做,我也很糾結要不要冒險。

手術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去了找做化療的。

100 塊掛了個號,全過程不超過 5 分鐘。醫生說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療,去找做手術的吧。把我們趕了出來。

這……

叫我們怎麼辦?

唉……

繼續去找名氣沒那麼大的醫院,也回到市裡面的醫院看,還有諮詢了國外的醫院,意見都一致。

名氣沒那麼大的醫生,反而躍躍欲試,化療也可以,手術也可以,都有醫院願意做。但是,即使化療了,也只是把腫瘤縮小,方便手術而已,手術一定不能免的。

這回輪到我們猶豫了,畢竟孩子只有幾個月大。而且我擔心,名氣不大的醫生需要爭取經驗和案例,積累自己的技術和聲望,能力不知道達到水平沒有。

於是到這個階段,路基本上走絕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每個月堅持做 B 超,觀察腫瘤的長勢。

但是,觀察又怎樣?

從開始的 4CM,3 個月就長到了 8CM。

8CM,一個成年人的拳頭那麼大,塞在一個 3 個月大的孩子肚裡。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過到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他這個病的存在了,每天給他開開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樣。

與其冒巨大風險在可怕的手術下掙扎,苟延殘喘,沒有尊嚴地活著,不如面對現實,接納腫瘤的存在。無論他生命長與短,都希望他過得快快樂樂。所以我給他起的名字,單名一個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帶著一塊玉在肚子裡,並且要接納它的存在。希望他們能和睦相處,好好活下去。

然後,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

8CM 的下一個月,並沒有長到 9CM,而是變成了 7CM!

再下一個月,7CM 變成了 6CM。

腫瘤的血流信號,從開始的豐富,到稍豐富,到稀疏。

到 6 個月大的時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經變成了 39mm×30mm。此時腫瘤還有填充椎間孔,但椎管內已經看不到腫瘤了。

腫瘤在縮小!!

這種快樂同樣不能用語言去表達,那麼多的壓力,那麼多的焦慮,這個時候終於得到了一點點放鬆。拿到檢查結果的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日禮物了!謝天謝地,更感謝小 BB 他自己,是他自己贏得了這場戰鬥,是他堅強地為自己爭取到了人生。我真是感動得無法言語,是他給我們整個家庭重獲新生。希望他以後能一路走好,堅強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後我們就放鬆了對腫瘤的監控,3 個月才檢查一次,每次檢查我都感到很緊張,擔心死灰復燃。幸好,腫瘤慢慢地消失了。一年後,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包括 B 超,驗血,各種指標正常,B 超反覆掃描已經找不到一絲腫瘤的影子了。

一個 8CM 大的包塊,已經完完全全被他身體吸收了。文獻記載,神經母細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種可以出現自愈的腫瘤,幾率大概為 1%。但我們醫生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腫瘤也能夠完全吸收。

因為,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配一幅當時我畫的日記漫畫。

“我的孩子,带着肿瘤出生”

說起漫畫,感覺孩子真神奇,以前從來沒有畫過的,孩子出生前忽然就創作慾望大爆炸,靈感都止不住,於是每天都堅持畫一張。這張是第一次 B 超當晚,淚流滿臉畫下的。

我們這個例子屬於小概率事件,希望不會給大家帶來誤導。

一般問題產檢應該都能檢出,正如其它回答說的那樣,問題嚴重就應該打掉,道理大家都懂,產檢本身就是這個目的。

像我們這種到臨出生才爆出來的問題,我真的無法回答。試想懷胎十月,天天盼望著 TA 的到來,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見面了,才忽然要做這種殘酷的抉擇……我們是下不了手……而且信息量也不夠,只有生出來才知道是好是壞,難不難處理。這種情況只能看各家情況自行判斷了,很考驗判斷力和運氣。希望沒有人再需要面對這種困境了。真的。

無論做了什麼決定,都要考慮最壞的情況,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後就積極面對,負責到底。盡人事,聽天命。有很多事情很無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麼簡單。

我建議還是著重參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為參考。

再次祝願所有寶寶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們這樣的難題了。

還有評論認為我的經歷會給猶豫中的家庭帶來無謂的希望,令到他們做出錯誤的抉擇,還會刺激到不幸的家庭。非常感謝批評指正。

我想,要做這種抉擇,真不是一篇文章能夠左右的。那得經過多少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和家人醫生反覆討論多少次才下得了的。並不會看了一篇文章就貿貿然下了影響一生的決定。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光有暗,我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我自己也曾經是不幸家庭中的一員,萬幸只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但我深深覺得不幸的家庭更需要陽光,需要積極的心態,不能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不幸當中。

這篇文章想不到得到這麼多支持,我想大家並不僅僅是看到奇蹟的驚歎,更多應該是認同我們面對困難的心態和行動。如果這個事例能夠鼓勵一些人,去更積極面對生活,我覺得是有意義的。

說實話,我們只是做了不得不做的事情,並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偉大,那段時間,我們哪有時間去沉迷傷心?知網、萬方都被我們翻遍了,照顧孩子、接待賀喜的客人,跑醫院、找醫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面對困難要去想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當所有努力都沒有成果只能接受命運,改變自己的心態積極去面對,盡力在艱苦的環境裡提高生命的質量。盡人事 聽天命,這是我當時每天都默唸的話。或者叫「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幸福快樂。

“我的孩子,带着肿瘤出生”

長按二維碼關注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