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的坑,不要讓孩子的時間爲你的盲從買單

奧數的坑,不要讓孩子的時間為你的盲從買單

1.

輕輕合上《小捨得》,深呼了一口氣。

閱讀這本書的最初,被書裡的家長們的焦慮感染了,一度也變得焦慮不安。

從頭到尾讀完,感覺故事特別的寫實,像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活生生的現實的寫照。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拼命帶孩子領跑。映射出各種小升初壓力之下的社會百態。那些為了培養牛娃的家長們,為了擠好學校,拼命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報奧數班。有些家長只是把學習奧數當作鍛鍊孩子思維的途徑,但更多的是把奧數作為小升初的敲門磚,學奧數,為的是參加競賽拿獎。拿了獎,就有了進重點初中和重點高中的敲門磚,就是進入所謂的名校。

雖然我家孩子還在幼兒園,不至於這麼焦慮。但是也慶幸沒有錯過這本書,提前從側面體驗了現今社會家長和孩子們所歷經的小升初的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撥開小升初謎一樣的雲霧後,對自己和孩子未來幾年要走的路更加清晰明瞭了。

書中的女主角南麗,報社高管,從原本是一位毫無壓力的高知家長,到被激發焦慮,開始給大女兒報奧數班專攻小升初,再到給小兒子也提前佔位專攻幼升小,來來回回地折騰,不斷地上奧數上奧數上奧數,刷題刷題刷題。弄得一家子都疲憊不堪。原本還局外人的老公也被攪進來,竟然還差點為了孩子順利讀重點學校,老公要放棄原本的大學教授的職位。還好她還沒完全失去理智,及時阻止了老公的這一愚蠢的行為。由始至終,心情跟著女主角南麗的焦慮緊繃得像一根弦。

他們原本就是高知家庭,她是副總編,老公是大學教授,孩子智商和學習原本也不會差。四年級的歡歡,本來成績就不錯。但是當一個班41人,卻有32個孩子都去學奧數了,你沒學過,別人卻去培訓班加強學習了,在比較之下,成績就很容易被拉下來了。這個時候,你還忍得住嘛?

南麗的心態就這樣被這些社會風氣一點點地攪和起來。一邊是班主任反映的孩子學習退步的情況,一邊是同事兼同學田的攀比和鼓吹,另一邊是奧數補習班的滿員無空位帶來的壓迫感,南麗就這樣掉進了奧數補習班的坑裡。

這些逐利益培訓企業,也真有翻雲覆雨的能耐,和學校合作,利用考試排名,暗地裡進行利益輸送,利用家長們的焦慮,不斷地加碼。設置各種各樣細分的課程。除了各種級別的奧數班,甚至還有幼升小面試提升班,家長提升班……無所不用其極。

而瘋狂的家長們,還是沒有滿足,竟然報了三個奧數班。不斷地考考考試,刷刷刷題。週末最後一點時間都被壓榨了。腦子裡只有奧數了。孩子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好多家長明知自家孩子對奧數不感興趣,也缺少數學天賦,但禁不起社會環境的影響,培訓班的轟炸,身邊的人的攀比之心。最後還是被拖進了逼著孩子培優的怪圈。

2.

南麗也瘋狂地給歡歡一週報了三個奧數班,甚至中午都沒法回去,中午支個賬篷在培訓中心休息。回到家只有刷題刷題刷題,連最喜歡的鋼琴書法等都放棄了。而她的同學米桃本來是不屬於這個圈子的,原本快樂無憂,因為家庭的關係比一般孩子早熟,懂事乖巧。卻因為班主任的免費補課而掉進了這個坑,跟著補補補,刷刷刷,考考考。當看到原本機敏活潑的米桃孩子患了憂鬱症時,莫名地心疼,都難過得想哭。看都把孩子逼成什麼樣了,他們還是孩子啊。為何比大人還焦慮!?!

相信真實的生活中的案例,絕不止傷害一個米桃那麼簡單。而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焦慮的家長,那些追求利益的培訓機構的煽動,那些學校各式各樣的考考考,那些各種各樣制度下衍生的扭曲的價值觀。

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擅長的愛好。不一定都一窩蜂地培養奧數。其實很多家長並不瞭解奧數,孩子也不喜歡,只是因為大家都讀,所以隨波逐流。讀奧數也就是為了小升初考試。

而且那些機構交給孩子們的所謂解題技巧,對真正的精英學生是毫無壓力的,更那些資質平平的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讓孩子背下來這些解題思路。而不一定是孩子真的懂得運用瞭解題技巧。只是這些培訓機構給孩子們打了雞血。短期有效。所以那些奧數高分的,後來成績反應平平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而且是數學特長生,學習奧數無疑可以開發智力,開發解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很多跟風讀的,並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有興趣,或者擅長奧數。但是,一個班41個學生,32個學奧數,怎麼可能這32個都是數學特長生?都喜歡數學。其實很多是家長的原因。並沒有從孩子的真正興趣出發,來加強孩子的特長。

調查顯示:40.2%的受訪者覺得身邊大部分孩子不適合學奧數;6.9%的受訪者認為基本都不合適;40.5%的受訪者表示一半一半;僅有12.3%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孩子大部分都適合學習奧數。

事實上,奧數是發現和選拔精英的一種方式,不適用於普通學校選拔學生。奧數是針對的是少數對數學有超常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全校學生。奧數與常規數學有本質的區別,思維能力超強的孩子更適合。

在“小升初”階段,由於缺少統一的“小升初”考試,奧數就成了追逐名校的“利器”。

現在的升學制度,公立學校在不斷地減負減負。教給孩子的知識點很少,孩子們可以相對自由自在地玩耍。但是在電腦派位和就近讀書的制度下,優質的生源就很難保證。所以有些公立學校也會變相地給孩子加碼。就是為了保證學校的排名。而那些民辦學校就更加瘋狂了。為了吸納優質生源,不惜代價和這些培訓機構暗地裡合作。由培訓機構輸送優質學生到學校。輸送越多優質學生到所謂的名校,就越多人追棒。所以也就難怪這些家長們這麼瘋狂了。

真正的奧數只是為2%-3%的孩子準備的。 在學奧數的孩子裡, 大約只有30%的孩子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困難和心理上的困擾,中上游的孩子通過學習可達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剩下的70%都是在”陪太子讀書”。

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讀奧數。真正的奧數只是為2%-3%的孩子準備的,其本意在於發現和培養在數學方面上具有優勢智能的孩子,也就是說,一個41人的班,只有一兩個孩子適合學奧數,但是班上卻有32人去上奧數班,顯然“揠苗助長”了。奧數班裡,平時那些學習中上游的孩子跟得上節奏,其它的三分之二,其實都是在陪人家跑罷了。

3.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神話或妖魔化“奧數”,它作為一種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是值得肯定的。

很多奧數天才,長大後在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研等理工學科上更加出色。而且不僅訓練了邏輯思維,還鍛鍊了抗壓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對數學特別敏感,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但是站在塔尖的只能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孩子可能不適合奧數道路。其實奧數和繪畫、音樂、體育一樣,只是孩子可以培養的諸多興趣特長之一,但不是必須之路。

如果孩子能從中受益、得到滿足感和成功的喜悅,就應該鼓勵、支持他。但如果家長只是迫於身邊其他家長和孩子帶來的壓力或被成績升學裹挾,強迫孩子學習,那結果可能會讓孩子和家長雙雙失望、甚至耽誤孩子的時間和精力。

那麼,對那些奧數資質平平的孩子來說,投放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沒有見效,越學越累。不僅耽誤了時間,還有可能耽誤了其它專長的學習。比如放棄了鋼琴,跳舞,畫畫,體育等。還會錯過了其它最喜歡的特長的最佳學習時間。

所以,從自己的孩子實際情況出發,因人而異,因才施教,不要輕易跳進了奧數的坑裡,不要用孩子的時間為你的盲從買單。

教育是千人千面的事。適合別人家孩子的,並不一定適合你家孩子。別人家孩子擅長的,你家孩子也許並不擅長。所以別人的所謂的育兒經,那是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不可照搬。真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自己要想清楚,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然後,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向和方法。

如果你不夠不自信,不夠了解孩子的天性,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擅長什麼,適合做什麼。所以你焦慮。你焦慮,是因為你盲從。既想讓孩子“快樂”,又希望孩子“成才”。既想讓孩子興趣廣泛,又希望孩子成績不錯。和身體健康相比,讀個大學算得了什麼?

智慧的父母會尊重孩子,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發展。當我們真正學習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就不會在意一時的落後。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加以引導。總之,越和別人比,就會越焦慮、越痛苦。大家都在比,焦慮一層層升級。

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期望得越高帶來的壓力越大。孩子不是我們比拼的籌碼。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比,看到孩子上的優點,接受他和別人的不同,不給孩子壓力。也不給自己壓力。

真正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學習力。多觀察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擅於發現孩子的優點,閃光之處,並加以引導,培養。這樣,每個孩子在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又擅長的領域,並且在這領域裡發光發亮。

所以,最重要的決定關鍵,是父母。等你不再盲從,你才有了教養一個孩子所應有的氣度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