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婚紗,沒有香檳,30年代濰縣人是怎麼結婚的?

↑點擊“濰縣老事兒”,關注不扯淡的公眾號

按:

本文原題《山東濰縣的婚姻習俗》,作者王墨園,發表於1931年10月刊行的《社會學雜誌》第四卷第三號,配圖為事兒君添加。雙月刊《社會學雜誌》,由“中國社會學會”主辦。創辦人余天休,廣東人,曾留學美國,並獲博士學位,是我國提倡社會學研究最早的學者之一。余天休組織的“中國社會學會”是中國社會學界第一個學術機構,該會編輯《社會學雜誌》雙月刊作為會刊,由余天休任主編,交商務印書館出版。王墨園女士系齊魯大學校友,曾為《齊大月刊》編輯部委員,後一度任職人壽保險業。1931年在《社會學雜誌》撰文,詳細描述了濰縣一地的婚俗,其中的細節如“傳簡”、“送年命”、“下催裝”、“送(獻)茶”、“扒鍋底”等,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濰地仍有沿襲。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老輩兒必須遵守的婚姻習俗,早已與我們漸行漸遠。

另:鐵桿事兒友可添加小編微信wf54060046,應邀加入濰縣老事兒交流群。

定 婚

小康之家,每在五六歲時定婚,間或略有出入而指腹為婚者,則不多見,

苟十歲以後尚未定婚者,則自慚其家地門閥有不如人之處。定婚時每託媒人代為探聽,亦或因羨慕某家之門第、資財、權勢或家風,而願與之結聯者。其手續系請媒人從中介紹,亦有先經雙方同意再經媒人之步驟者。總之,“媒妁之言”是不可或缺。最窮之家,女子易嫁,男子難娶。嫁女每索金錢美其名曰“彩禮”,實則賣身價耳,其數由四五十元至二三百元不等。娶婦則更須媒人為之欺騙,愈窮愈難,工人每至二三十歲方得娶,或有終身不得娶者,是窮苦之家嫁女早,而娶婦晚;富者則反是。

雙方既已同意,便請媒人說定彩禮若干;其數目不等,多以布帛計,如衣料幾件,彩布幾匹等,以作新婦出嫁之用;富者為顧全體面計,多不討取,而男家亦以相當之聘禮與之;窮者則毫無客氣,將數目講定之後,折扣現銀,轉送女家。此後男家便用紅紙按式將簡寫妥,並將圈子、戒指、帶子、香粉之類,擇吉日請媒人送去。女家亦按式將簡寫妥,並書一部,平常多用《詩經》,取君子淑女之意,小帽一頂,取其頂帶之意,令媒帶還。傳簡時男家以大餅作禮物送女家,女家則以大饅頭報之,上皆貼有紅紙,剪成囍字。

兩家各分送親友,取其共喜與聲明之意。

定婚之前,兩造男女素不相識,故無由知其貧富醜美,為父母者必千方百計以相之。男者取其貴,女子取其宜,男相健康,美麗亦為必要條件。媒人則從中牽引而得一見,但只見其黑白高低耳,詳情不之知也。甚或媒人狡獪指鹿為馬,將老醜者請人代替,窮困者借室為家。相看中意後,再請盲先生算命,相生相尅,如十二屬及金木水火土之類,相合則傳簡定婚,不合則任如何滿意亦不能成功,蓋人皆信禍福關之於命,不可少違。今日文明進步,漸有打破迷信之習慣者,而書香人家,則仍固執如前。

結 婚

男子在十二三或十七八,女子則在二十左右即成婚。結婚之前,男家先擇吉造宅,按命擇日,定日通告。女家謂之“送年命”,即以紅貼,上書男子之年庚八字,如女家同意則受之,否則不受。兩方同意之後,女子便減食加膳,準備嫁裝,男方亦準備一切結婚用品及房舍。受親朋拜賀謂之“獻茶”,禮物多用肉類及饅頭。

前三日男家下“催裝”之禮,內有禮物六色,即肉、魚、引子、艾子、栗子、小棗之類。

至期男家僱吹手多人,於前一日至家吹唱,以娛鄉人,並領導新郎演習迎親禮,儀拜族間尊長。次盛裝大禮服,披紅簪花,乘轎至女家親迎,按路之遠近定起程之早晚,但在午時必須歸來。早飯吃麵,並將餘者分送鄰里,迎時先拜祖廟雙親,後乘花轎,官轎空之,歸時則改乘官轎,如在制中,則以幼童壓之。吹手在轎前吹打,並有旗鑼傘扇及燈籠,執事路過親戚之家,則下轎叩拜。家中鄰里送小禮,多用饅頭、油果之類。及至女家,則盛宴相待,有女家尊長二人相陪,席間新郎宜靜默寡言,飯後即至家內領親。時新娘已盛裝大紅之衣,其穿帶之物除繡鞋外,皆自男家帶去者。繡鞋宜大,取其一生不受難為之意,而是鞋則永不令新郎相見,上床之後即脫藏之。新郎至堂中少坐,吃喜飯少許,管家便以其筷插入腿帶中,帶回作擱磚之用。新郎出,新娘隨之,由二少婦扶送之,以紅巾覆首,泣而上轎,其母則號送之。上轎之後以水潑其轎下,取永無反覆之意。平常之家,則將嫁裝送至男家。

新郎起行之後,家中設備喜房,

按其年命設置床位。床上置柳鬥中盛以麥,上插弓一箭三、小純轆之類。床前有方石一塊,石下有錢,石上有糕,以備新娘登床之用,取其登高之意

新郎起行之後,陪客之尊長伴新娘乘車至新郎家,看視情況,歸報女子之父母。新郎路過親戚之家,則皆以糖果獻,名之曰“獻茶”。至家則新郎先按年命方向下轎,回家登床踏行三週,再出至新娘轎前,新娘由年命相合之二少婦盛裝扶出,鋪氈至門前,過門時以馬鞍橫之,門間上放清錢或銅元一吊,以紅布包之。過門後至庭中,設有香案與長命公雞,拜天地時有新郎同輩之長者,盛裝同拜,取公雞冠上之血,置酒中奠之,如新娘幼時有鎖子者,則當剪下。拜畢,新娘踏登方石,此便登床,面鬥而坐。食喜飯少許,更衣休息。親友送上床,飯後新郎則再至祖宗廟堂及族間叩拜,親友則共赴宴會。

没有婚纱,没有香槟,30年代潍县人是怎么结婚的?

陪嫁娘則以麥草及豆楷、小棗、栗子之類,填鴛鴦枕,並以年命貼置其中。此草則系新郎親自取來者。飢時新娘帶有隨身飯,親友鄰人則開新婦之箱籠,聞恐有意外之物在內。

新娘坐床之後,便有下輩之人來此鬧房,嘲笑嬉弄,捉頭弄腳,無所不至,至深夜始散。有時新娘不支,家長不悅,亦敢怒而不敢言。夜深人靜之後,家中備有黃酒、油果、油餅、豆腐及魚,以便新人對飲。飲畢新婦以其殘餘帶歸孃家,取其有福共享之意。睡前新婦以酒洗手,通宵不使燈滅,此燈名長命燈,系新婦自孃家帶來,新郎則擁新婦之被而睡。

次日,新婦早起扒灰,灰中有錢,為新婦得。繼有鄰人送水洗臉,新婦則以餅果報之。飯後新郎取水為新婦開臉。新婦須坐於筲上,以手飾遺之水中,新郎則將水潑去,拾其遺物,獻之新娘。繼有孃家來叫,臨行叩拜雙親,是夜新郎不睡空房,必請鄰人作伴。

三日,新郎往拜岳母。至時,新娘便乘車歸新郎家,侯新郎歸來同拜祖塋。拜畢,新婦拜其祖,問尊長,尊長與以錢,名曰“叩頭錢”。晚間則同食慄、棗等物,合房。日後便同拜親戚,至七日仍回孃家,八日始復歸來。此後便開始作工一如常人矣。

没有婚纱,没有香槟,30年代潍县人是怎么结婚的?
没有婚纱,没有香槟,30年代潍县人是怎么结婚的?没有婚纱,没有香槟,30年代潍县人是怎么结婚的?

鐵粉兒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門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