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縣人社局開展構建人民滿意的 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大調研」

為深入開展“大調研”活動,聚焦職能職責、聚焦突出問題、聚焦工作落實,7月3日,縣人社局調研組謝剛一行到新平鎮萬街村開展深度蹲點調研,結合“三報到”,與萬街村書記巫才勇、主任陳忠貴等村支兩委開展構建人民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工作研討。

巫才勇書記表示,目前,制約村民就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思想意識未轉變,部分失地農民沒有健康的就業觀、生活觀、理財觀,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自身技術水平無法滿足企業用工需求,40、50大齡勞動力找工作成難題。針對書記反應的問題,謝剛局長建議:一是通過基層幹部關心、親屬關注、朋友關切、走訪知識講座、媒體宣傳等形式,結合機關黨員“三報到”、建設“美麗新村”等活動,發放《勤勞致富,踴躍就業》倡議書、《轉變舊“三觀”,樹立新“三觀”》公開信,入戶宣講,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樹立正確就業創業觀念,預防徵地後期的續發性群體矛盾。二是確保政策落地,鼓勵失地農民中的40、50人員參加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在企業工作或參加靈活就業後,給予社保補貼,確保應補盡補。三是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引進雙流手工項目、成華“手繪幸福裡”傳統女紅項目,建立居家靈活就業基地,實現“基地+訂單”就業培訓模式,幫助群眾就近就業。

下一步,新津縣人社局將通過黨建引領、搭建幫扶平臺、精準施策、定向培訓等方式,努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失地農民就近就業。一是搭建平臺,就業幫扶。以“春風行動”、“失地農民專場招聘會”等就業服務活動為載體,通過鎮鄉(街道)、村(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由專人在LED顯示屏、微信公眾號、社區公開欄、就業QQ群等推送就業用工信息,實現就業幫扶服務零距離。二是明確重點,精準幫扶。對“4050人員建立“一人一表”勞動力資源臺賬,制定針對性的就業幫扶措施,開發保安、保潔、保綠、城市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三是培訓拓展,技能幫扶。通過“創業意識+專業技能培訓”的模式,對創業意識薄弱的勞動者和缺乏創業經驗的勞動者,開展針對性創業培訓,提高就業創業成功率。對年齡較大勞動者開展居家靈活就業培訓,促進其就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