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三峽,爲拍攝這組照片當年花了2.5萬美金!


早在1919年,孫中山提出三峽工程設想。隨後,國民政府對三峽工程建設斷續醞釀。1946年,三峽工程正在被“炒”熱,而這就是《生活》雜誌派遣凱塞爾拍攝三峽故事的背景。圖為1946年三峽的縴夫

重慶社科院專家鄧平介紹,1946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美國墾務局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由該局代為設計三峽大壩。在此之前,盛譽世界的水壩專家、美國總工程師薩凡奇已多次來華勘測三峽壩區,已交具建壩初步報告。種種跡象似乎表明,三峽工程將“動真格”。圖為1946年三峽的縴夫

“那時,中國人打算在長江上建一個水壩,他們終於開始建設了。”這一轟動世界的工程,讓凱塞爾及其供職的《生活》雜誌心動。三峽之行,被凱塞爾認為是在《生活》工作期間最特別的經歷。圖為1946年三峽的木船和擺船人 


“1946年,我要去中國拍些故事,雜誌負責人威爾遜·希克斯對我說‘如果你還需要更多的經費,可以,但請不要超過兩萬五千美元’”。在20世紀40年代,2.5萬美元絕對不是一個小數,“這些錢相當於現在的20萬美元”,1993年《生活》雜誌一名編輯在談到這筆款項時說。圖為1946年三峽邊上造船的場景

如若換算成我們今日的人民幣,這筆錢也許將達到200萬元。圖為1946年三峽的縴夫

在解讀這組圖片時專家感慨道:為拍攝三峽的故事,做了從口袋裡掏200萬元鉅款的準備,這真有些令人不可思議!《生活》顯然很喜歡這個舉世矚目的題材,對拍攝活動不吝巨資,準備濃墨重彩。圖為1946年三峽的縴夫和江邊碩大的巨石

然而由於國民政府計謀內戰,且因連年戰耗,國庫空虛,人馬疲乏,以致三峽工程籌劃行動很快偃旗息鼓。但當年壯美的夔門景觀、峭壁之上險峻的古棧道、劈波斬浪的行船、高唱號子的縴夫等自然景觀、人文生態為凱塞爾一一捕捉,併成為記錄三峽往事的稀世之作。圖為1946年三峽的峭壁

圖為1946年三峽上的帆船

圖為1946年三峽上的帆船

圖為1946年三峽上的帆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