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非瘋狂併購後遺症 三胞400億債務危機終爆發

曾大舉在海外併購的三胞集團,終於也到了爆雷時刻。

袁亞非瘋狂併購後遺症 三胞400億債務危機終爆發

7月23日至今,三胞集團先是債券大跌後停牌,然後被曝出融資資管計劃公開違約、被法院列入執行人名單,信用等級下調,陷入流動性危機。

三胞集團是江蘇南京的明星企業,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來資本運作頗為頻繁。三胞集團的核心是投資控股,自2014年起,其先後在國外收購英國百貨公司HoF、美國零售品牌Brookstone、生物醫藥公司Dendreon等公司;三胞集團在國內還先後收購拉手網、麥考林、樂語通訊等公司。

三胞集團的危機在今年6月已有先兆。三胞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600682.SH)自6月21日起,連續8個交易日跌停,股價慘遭腰斬。另一家核心上市公司宏圖高科(600122.SH)自6月15日起則以重大重組名義停牌。

三胞集團持有宏圖高科21.46%、南京新百27.32%的股權,為實際控制人。為了增強市場信心,三胞集團實控人(持股97.5%)袁亞非今年2月還向市場承諾半年內將增持宏圖高科,結果到了7月增持也還沒有進展。

由於資金緊張,三胞旗下本就瀕臨關門的拉手網在7月中旬被曝正在清退剩餘的100多位員工。

危機關頭,三胞集團連續拉銀行和政府站臺背書。6月底時,三胞集團搞了一個“6家銀行160億聯合授信”簽約;7月4日,江蘇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又開會協調銀行授信,稱三胞槓桿擴張過於激進,但企業本身經營沒問題。

直到7月中旬,三胞集團仍然向市場回應稱自己無異常。但此後三胞集團的流動性危機已經遮掩不住,終於在7月底隨著債券停牌正式揭開。

合併報表顯示,三胞集團2017年淨利13億,去年底總資產880億,手頭現金160億;而三胞集團今年一季末總債務達391億。

但少數股東權益在三胞集團的佔比非常高,2017年高達80%以上。母公司口徑報表顯示,三胞集團2017年淨利3.3億,去年底總資產195億,手頭現金僅15億;而三胞集團一季末總債務達141億,今年4-12月到期債務70億。

鵬元資信的信用評級報告則顯示,三胞集團今年一季末有息負債達到413億,其中短期有息負債為209億。

公開信息顯示,三胞集團債券總餘額為84.73億元,其中短融餘額17億元,企業債為67.73億元。兩隻債券將於2018年到期,分別是18三胞SCP001、18三胞SCP002,涉及債券餘額17億元。此外,三胞集團目前存續的16三胞02等5期共計16億的私募債務均面臨投資者在今年行使回售選擇權的可能。

目前,三胞集團持有的宏圖高科、南京新百的股權已幾乎全部質押。無論從哪個口徑看,三胞集團目前債務負擔都相當重,財務槓桿用到了極致。

7月25日,中誠信下調三胞集團信用評級時稱,三胞集團近年來債務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4-12月,三胞集團將需償還到期債務共計70.62億元,“當前面臨的流動性風險較大,並存在進一步加大的可能。”

合併報表顯示,至去年底三胞集團短期借款為105億、長期借款為135億,應付債券61億。其中借款最多的金融機構包括:中信信託約34億(Dendreon併購貸款)、大連銀行約15億、中國銀行澳門支行4.25億美元、工商銀行倫敦分行8334萬英鎊、渤海銀行9億。中信信託和大連銀行的借款年利率均在7%以上。

瘋狂併購

江蘇商人袁亞非年輕時從政,於90年代做IT產品經銷商起家於南京珠江路——當地著名的IT賣場一條街。2000年後又靠宏圖三胞電子賣場揚名。

接觸過袁亞非的人士稱,其早年江湖草莽氣質甚重,在業內以言論頻頻“放炮”著稱,近年隨著財富權勢增長對外變得低調收斂。

90年代發家的IT經銷商是中國商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典型如南京珠江路的袁亞非、北京中關村的陸正耀等人,在原始積累後藉助資本力量實現了財富的飛躍。

剛過40歲,袁亞非就在2005年入主南京當地上市公司宏圖高科,三胞集團成為宏圖高科的第一大股東。2011年,袁亞非的三胞集團又入主南京新百。2015年,袁亞非再次入主香港殼股萬威國際(0167.HK)——目前宏圖高科持有萬威國際50.42%股權。

宏圖三胞最早是三胞集團、宏圖高科等合資組建,是袁亞非此後資本運作的重要起點,其後於2007年以18億元賣給上市公司,至今仍是宏圖高科主要的營收來源。但3c電子賣場近十年來受到電商平臺的逐步擠壓,經營日衰,宏圖三胞的老店去年關了120多家,整體處於收縮轉型之中。

三胞集團作為投資控股型公司的大擴張是從2014年開始。這一年央行大放水,中國企業大收購、跨國併購的高潮開始出現。

當年,三胞集團一口氣收購了麥考林、英國老牌百貨HoF、連鎖零售公司Brookstone、樂語、拉手網、以色列養老服務公司Natali。其中,入主HoF耗資4.5億英鎊,收購破產的Brookstone耗資1.73億美元,收購麥考林耗資3900萬美元、收購Natali耗資7000萬美元。

2017年6月,三胞集團從陷入危機的加拿大醫藥巨頭Valeant 手中以8.19億美元收購了Dendreon,該公司的核心產品是一種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藥物Provenge。

媒體報道稱,三胞集團近年來國內國外各種收購耗資累計超過300億。

除了傳統的電子商貿、百貨零售業務外,三胞集團還通過併購大舉進入大健康、金融等行業。三胞集團官網顯示,目前三胞產業已形成三胞健康、三胞消費、三胞科技(含金融科技)三大板塊。

其中,三胞健康收購了臍帶血幹細胞存儲、基因檢測、細胞免疫治療、養老服務、醫療機構等一大批公司,三胞消費包括旗下3C連鎖、商業百貨等資產,三胞科技則包括天下金服、廣州金鵬等。

這些併購使用了大量併購貸款和其他形式的借款、融資,使三胞集團的債務負擔迅速攀升。同時,大量併購活動導致商譽負擔沉重。2017年末三胞集團合併總資產880億,其中商譽竟超過160億。

值得注意的是,三胞集團的收購標的大多為不良資產,思路有些類似於國外的“禿鷲資本”,即收購不良資產後整合後獲利。

但三胞集團並不以運營整合見長,其資本財技主要是收購後快速將資產賣給上市公司,一方面抬高上市公司利潤和股價,做市值管理,另一方面維持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再以上市公司為三胞系及關聯公司增信,或展開進一步的資本運作。

然而,這種資本操作在流動性氾濫時期尚且問題不大,在去槓桿的2018年就徹底暴露風險。宏圖高科、南京新百股價自去年以來進入下跌通道,今年更是加速下跌,讓三胞集團質押的股價風險陡升。

債務何解

為了解決流動性危機,袁亞非已提出了100億資產瘦身計劃,計劃出售部分資產和股權以償債。目前三胞集團尚持有幸福人壽、南京證券、紫金信託等公司的股權,以及其他可出售金融資產共數十億。

為了降低債務,南京新百則計劃將HoF的51%股權出售給香港上市的南京鞋企千百度(1028.HK),而後者的實際控制人陳奕熙是袁亞非的妹夫,即三胞集團的關聯人。宏圖高科2017年財報則顯示,其為陳奕熙控制的鴻國實業提供擔保。

事實上,伴隨著三胞集團流動性危機,和三胞集團關係密切的千百度在7月份已連續大跌,7月25日甚至一度股價狂瀉7成。7月26日千百度公告稱,其收購重組HoF的計劃由於遭到債權人起訴,交易將推遲。

三胞集團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萬威國際(IDT INT’L)近日也是股價大跌,目前市值僅剩2.4億港元。

宏圖高科、南京新百分別宣佈收購三胞集團旗下資產,其中南京新百約60億收購三胞集團全資持有的世鼎生物(原Dendreon)已在7月19日公告獲得證監會批覆,宏圖高科則被猜測將收購三胞科技和金融服務業務,同時置出宏圖三胞等零售資產。

只是在三胞債務危機當頭、上市公司控制權岌岌可危時,上述資本運作是否還能繼續仍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