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01-

老師在假期能做什麼?

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老師最拉仇恨的事情,無非就是一年的兩次假期。

但你們如果知道老師在假期裡做什麼,你們還會如此怨恨老師嗎?

我用四個月的苦力,換來九個月能站在課堂裡安心的教書。

-01-

最近,一封老師的"求助信",讓所有人沉默了。

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一個乞字,說出了所有老師的訴求。

是啊,老師們除了搬磚掙錢之外,還能能做什麼呢?

去擺夜市、打短期工、當服務員、去押車,老師如此"接地氣"?

不,我想老師只是想吃口飽飯。

-02-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你喜歡的事情足以支撐你生活。

但現實照進生活,卻是喜歡的事情未必賺錢,賺錢的事情未必喜歡。

你會怎選呢?

這位老師告訴了我們他的選擇。

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這是在教師那封求助信下面的一條評論。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教師這條路到底有多辛酸?

但令人心寒的是,在這條評論下面,有很多人認為老師這樣會影響休息,倒不是擔心老師身體,他們大多數擔心的是耽誤老師上課,影響上課質量。

何況現在那一個人不是房貸車貸壓身?3500塊的工資也不少了,老師還出來搬磚和農民工搶生意,真是不知道滿足。

甚至有人商量著要人肉老師,去教育局舉報。以前,小庫大半會回覆一下,想為老師們說句公道話。

但這一次,小庫已經沒有力氣再和這些人去爭辯什麼了。

我想這些大多數是家長吧,我能理解他們擔心自己孩子的教育。

出發點沒錯,但請你相信我,除非迫不得已,我想沒人會喜歡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被生活逼彎自己的脊樑。

-03-

小庫曾經也是一名老師,接觸過許許多多像這樣恪守本心,卻清貧無物的老師,其中有一位前輩尤為讓小庫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骨子裡帶著文人傲氣的男老師,從教十幾年年從不屑於利益黨爭,在教師補課還沒有被如此嚴格管控的時代,看著其他人賺的盆滿缽滿,這位老師只說:讀書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上課藏私下課斂財,此等行徑非君子所為。

所幸的是父母支持,妻子明理,雖然薪水微薄,但仍尚能餬口。但擊倒一個男人的從來不是錢權相壓,而是生活所迫。

母親突然離世,父親重病在床,孩子嗷嗷待哺,妻子辛苦支撐,原本的生活一夜間被顛覆,這位老師彷彿一瞬間老了十歲。

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從那天起,每天傍晚街邊的賣襪子的小攤上多了一個身影,當時不少人覺得老師的行為很難讓人理解,但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這位前輩的回答:

上不能贍養父母,下不能照拂妻兒,何以稱為男子漢!我一不偷二不搶,憑雙手做事,上不愧於天下不愧於地,別人能不能理解與我何干?

無傲氣卻有傲骨,這應該就是骨子藏著尊嚴的老師吧。

-04-

"學校之設,必先於教養,教養之具,必資於金谷。"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教育的存在與發展都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基礎。

學校的教育物資,多半是來源於國家撥款、社會捐助。私人承擔等渠道,但國家的支持是最大的助力。

在職教師不允許補課,允許在8小時之外通過搬磚、打工補貼家用嗎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宋代興起的學田制度,由國家或者鄉紳鉅富撥給購置一定數量的土地,作為學校的固定資產,學校再將這些土地租佃給附近的農民耕種。

富有的孩子想入學,可以向學校提供土地,寒門學子想讀書,可以耕田勞作以充學資,既發展了教育,也促進了就業。

為何古人都知曉興行教化,作育人材,教養相資,為教育創造良好的教育氣氛,為何我們今天卻偏偏要老師走下講臺,才能討一口熱飯?

我搬磚,是為了讓我的孩子坐進課堂學習知識,可沒想到,我卻在磚廠遇到了老師。

如果當老師站在講臺上,就意味著要紮緊腰帶,我想這是教育裡莫大的一種悲哀。

暑假期間如何監督學生完成朗讀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