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有多少師範生會選擇當老師呢?

時光又到六月,六月的大學校園裡,畢業生忙著論文答辯,找工作。帶著對青春的眷戀,揮手和校園告別。離開了群居的校園生活,接受社會的洗禮。

鄰居小巧,今年大學畢業,作為一名師範生,本應該的工作軌跡是畢業後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而她卻絲毫沒有這個打算。畢業後的幾天,她來找過我幾次,從聊天中我發現不僅是小巧,他們班裡面的很多同學都不願從事教師行業。我先是一驚,可靜下心來一想,一點也不足為怪。

1、 教師工資待遇低

一名從教8年的劉老師這樣說,"教書8年,身邊小到水果大到房價都翻了一倍,而小學教師的工資依舊只有2000多塊錢。"

風吹漲工資,不見有落實。近年來,雖然多次提出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使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可現實卻給了老師們狠狠的一棒。大部分農村教師工資不足3000元,都未能達到個人所得稅起徵稅點。工資僅能夠維持勉強養活自己。生兒育女、結婚生子是大部分人的必經階段,生活的壓力讓我們這代人充滿壓力和危機感。

一般而言,收入應該與付出成正比,專業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智慧的職業,理應得到更多的回報。可現實卻無情的潑了一盆無情的冷水。

又是一年畢業季,有多少師範生會選擇當老師呢?

2、 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

"中小學教師從不加班,因為從不下班"

中小學上課時間早,上早自習老師們就要起得更早。每天6點到校,備課、上課,批改完作業、試卷,迎接學校各種大大小小的檢查,當把這些事都忙活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家長群裡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問題和家長一一溝通完畢,工作才算真正的結束。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組有一項調研,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遠超法定時間。而這裡還並沒有將老師回家備課、和家長溝通算到總工作時長之中。

人人羨慕教師的假期,殊不知老師的假期是用透支的身體換來的,在說那些比醋酸的話時,但願大家也看到早上天不亮就已然站在教室裡的身影;夜已深卻依舊映入眼簾的側影;老師不加班,因為從不下班。

又是一年畢業季,有多少師範生會選擇當老師呢?

3、 道德綁架嚴重,社會地位低

"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諸如此類的話不勝枚舉,教師就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悲壯的犧牲。

其實,教師只是一份餬口的職業而已,沒有必要把它神聖化的捧殺。

更有甚者說出,"老師上課不講下課講"汙衊教師群體。或許,有一兩個教師有這樣的行為,但總不能一棒槌將所有教師都打死。

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老師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把自己的病情拖了又拖;為了給學生上好課,把發著高燒的孩子留在教室外;下雨天為了保護學生的作業本,不顧大雨打溼了自己的衣襟……

教師揹負了太多的道德枷鎖,什麼時候可以自豪的說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社會承認、家長認可、自己接納。

又是一年畢業季,有多少師範生會選擇當老師呢?

眾所周知,新加坡、芬蘭、韓國是世界有名的教育系統國家。在芬蘭,中小學教師是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之一;在韓國,教師的收入是普通民眾的兩倍,政府立法要求,"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要努力造成一種全社會尊敬教師的氣氛","應特別優待教師的報酬"。

教師的重要性等同於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待遇和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改觀,才能有更多優秀畢業生,投入到基礎教育當中來。民族的發展才能更有未來!

語文老師暑期如何監督學生完成朗讀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