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在宋高宗时应礼部考试,被秦桧这个奸臣给罢黜。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到了中年时,去了蜀川,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仕途坎坷,到了老年的时候,还在想着卫国建功,他有一首《诉衷情》,对这样一种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在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这一退竟然长达十二年。

在这期间,陆游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这首诗词写的是乾道八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1172年春天,四十八岁的陆游接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书,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去任职,守卫梁州。

陆游接到邀请后,二话没说,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

那个时候,陆游的官职是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

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

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陆游回忆这段生活,才有了这样一首诗词。

这首词写的是,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为此,他曾写下:“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凄凉。

其实,写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这首《诉衷肠》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在陆游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读到,陆游一心报国,但是,已经年老,老而无用。

回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充满了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然而现实是,平生不得志。

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

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

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

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大宋的事业。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陆游心神驰于疆场,但却僵卧孤村自哀。

在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所以,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要加紧时间奋力拼搏,不要等到老了,拼不动了还想着拼搏进取。

人这一生,哪怕苦头,也不要苦尾。

出名要趁早,干一番事业,应在年轻的时候,创与闯。

陆游这首《诉衷肠》写的很悲壮,他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