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道路兩旁林木成行、綠意盎然;公園廣場佈局均衡、景緻優美;小區院落功能完善、綠樹掩映……盛夏的龍都,翠綠盡染、繁花似錦,散發著勃勃生機。

“城在林中,人在綠中。足不出戶聞花香,漫步街頭賞美景。真想不到濮陽這座豫北城市如此美麗、愜意,看來,我還得再多住幾天。”7月15日,從武漢來我市探親的鄭秀麗笑著說。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市城區頤和廣場

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秉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理念,在城市周邊大規模造林的同時,還在城市建成區大力實施城區增綠工程,既刷新了城區“顏值”,又提升了城市品位。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完成新增綠化覆蓋面積941.14萬平方米,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65%,全市建城區綜合綠化覆蓋率達41.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60平方米,均超過國家森林城市相關測評指標。

綠色,已成為我市的一張名片。濮陽,正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生態環境和勃勃生機。

綠色“新裝” 大美龍都如詩如畫

城市綠化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位和發達程度。今年年初以來,我市投資5億餘元,在市城區實施了“八路十園”“拆牆透綠”“全面提升”等城區綠化提升工程,對市城區文明路、盤錦路等8條道路和濮水公園等10個遊園進行綠化景觀提升,新建和改造面積700餘萬平方米。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華龍區德勝公園

同時,我市按照喬灌花合理搭配、常綠樹和彩葉樹有機結合的原則,栽植金葉榆、金枝槐、雪松、銀杏、紅葉石楠球等上百個樹種。如今,市城區振興路兩側春夏翠綠、深秋金黃的銀杏,建設路上妖嬈多姿的紫薇、花石榴、木槿,人民路、中原路、濮上路、京開大道上具有四季特色的綠化植物,共同構成了市城區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色彩、多層次的綠化景觀,使廣大市民走出家門便可領略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移步易景、俯拾皆畫的美麗景緻。

此外,我市還大力實施拆牆建綠、見縫插綠、拆遷綠化和立體綠化工程,盡力增加市城區綠量,使零星的綠、禁錮的綠,變成開放的綠、共享的綠,使市民出行300米可見綠、500米能見園,基本滿足了廣大市民日常遊憩的需求。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市城區中原路

滿城皆綠 百姓共享“綠色幸福”

不僅是市城區,我市各縣區也都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以“高品位、創特色、上規模、出精品”為理念,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建成區公園綠地建設水平,建設了一批符合時代特徵和反映本地特色的公園綠地。

濮陽縣以濮渠路、新南環、匯源大道、工業大道等為重點,大力提升城市道路綠化檔次,單側綠化帶寬度50~100米,打造錯落有致、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生態景觀長廊,使其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該縣強力推進龍文化主題公園、濱河公園、清河園等公園建設,提升了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清豐明月湖

清豐縣狠抓環城綠化景觀林帶建設,著力提高常綠樹和景觀樹的栽植比例,基本形成了環城綠化閉合圈。同時,該縣對“十縱十橫”的縣城區道路進行綜合綠化提升,新建和完善提升了曹園、廉園、易園、南園、孝園等主題公園和街頭遊園34個。目前,該縣城區綠化面積達657萬平方米,城區綠地率達36.50%,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4.3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3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南樂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

南樂縣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生態城的目標,紮實推進縣城區整體綠化提升,建設了全長25公里的城市大外環綠化景觀帶,總綠化面積300萬平方米;對縣城區19條主幹道、9個道路分流島、3個公園及9個遊園進行了整體綠化提升,高標準打造多色彩、多層次、四季常綠、四季有花的綠色景觀,構建了綠園點綴、綠廊貫通、綠脈交融的城市綠化體系,初步建成了“森林繞城、綠廊穿城、遊園綴城”的生態景觀,大幅提升了城市生態宜居水平。

滿城皆綠,森林“走”進了濮陽!

圖為範縣公園

範縣投資2.2億元用於縣城區綠化建設,對縣城區所有主要道路及公園、廣場和街頭遊園進行了綠化提升,逐步形成了“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綠化格局,縣城區人居環境和麵貌明顯改善,成功摘取了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3頂桂冠。

臺前縣以縣城廣場、主題公園、溼地公園為核心,重點提升新區市民廣場、金堤河公園、火車站廣場、將軍渡景區等,全面打造了一批街頭公園、廣場、遊園等,使老百姓出門500米以內即可見綠。

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區增綠不僅使人賞心悅目、舒適愜意,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還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優化了城市發展環境。“有一次,我跟隨航拍機的鏡頭俯瞰整個市城區,只見聳立的高樓錯落有致,分佈於綠樹之間,與濃密的綠地交相輝映,整個城區彷彿一個碩大的生態公園。我市的生態美景,我覺得用郭沫若的詩句‘半城綠樹半城樓’來形容再恰當不過。”該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