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受旱面積已達19.47 萬畝

株洲網訊(株洲日報記者 王軍 通訊員/邱運眾 陳立志)7月28日,記者從市防辦獲悉,全市旱情正在加速蔓延,目前已波及全市6個縣市區67個鄉鎮,農作物受旱19.47萬畝,受旱原因主要為高岸田、灌區尾端、無灌溉水源等,沒有因旱造成人、畜飲水困難。

【現場】

田間裂縫能塞進拳頭

“即使有水也救不活了。”7月27日,醴陵市白兔潭鎮水管站站長肖昇平指著嶠嶺村的農田說。

田裡種植的一季稻,已經到了結苞期,正是最需要水的時節,可週邊的小溪已經斷流,水庫也乾涸了,田裡的裂縫已經能塞進拳頭,禾苗全部泛黃。

嶠嶺村地勢較高,村裡的灌溉水主要來自小型水庫桂沖水庫和盆頭水庫。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座水庫裡基本只在中心位置留存一灣水,排口裸露在高處。“正常蓄水是10萬立方米,現在僅有2000立方米左右。”肖昇平說。

而湘江二級支流澄潭江水位也持續降低,距歷史最低水位約0.25米。記者在現場看到,河道內大片砂石裸露,只在中間區域留下很窄的流水。

河道每隔一段區域,都築起了河壩,河壩內安裝了潛水泵,沿線周邊的農戶,正在抓緊往田間抽水。“只能期盼河流不斷流,這樣還能撐住一段時間。”周邊農戶說。

【措施】

抽水成為目前

最主要的抗旱措施

據市防辦統計,目前我市共投入抗旱資金2104.9萬元、勞力4.245萬人次、抗旱設備4321臺套,開設臨時泵站1332處,打挖機電井738眼,抗旱用電1122.59萬千瓦時,用油120.02噸,開展抗旱減災工作,累計澆灌面積29.535萬畝。

目前,各地均召開抗旱工作動員會議,搶抓有利時節,部署開展抗旱工作。

市防指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修訂完善抗旱應急預案,堅持計劃用水,科學管水,全力確保飲水安全和灌溉需要,市防辦分別召開酒埠江灌區、官莊灌區用水調度會議,協調完善跨行政區域用水配水方案。

攸縣組織水利、農業抗旱服務隊8個組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旱情,因地制宜,指導農戶水改旱,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水改旱4.2萬畝,其中種植玉米0.8萬畝、大豆3.3萬畝、花生0.1萬畝。

酒埠江灌區中心所在“雙搶”用水高峰期組織250人次晝夜巡渠,壓水送水。茶陵縣6月底至7月初組織開展灌區、水庫灌溉渠道清淤掃障工作,對灌區水庫提前調度,停止發電保水,其中巖口水庫灌區、龍頭灌區停止發電近2個月,壓水保水保灌溉。

醴陵市投入40餘萬元更換官莊水庫102電排站設備,維修機埠17臺,鄉鎮(街道)新增、維修抗旱設備近1000臺套。株洲縣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朱亭鎮杉橋村光明渡槽進行修復。醴陵市、株洲縣財政已安排520萬元專項抗旱經費,用於抗旱服務保障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