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下:42歲)

【題解】

玉林禪師42歲那年,遷葬其父。作《三師說》,緬懷父母及磬山先師。另,玉林禪師的師兄理安通問禪師、弟子不退行勇禪師先後圓寂,玉林禪師作偈悼之。不退行勇禪師是玉林禪師的早期弟子,因玉林禪師住持叢林時才二十幾歲,其早期弟子有一些應該還比他年紀大。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2岁)

【原文】

順治十二年乙未,師四十二歲

是年春,以振陵公昔年葬穴有水,往江上另卜地遷葬。向為太師母所營塔基在敔山庵之右,師欲先塔太師母,再營遷葬。以是年建塔不合青烏,兼其地宜墳而不宜塔,於是即以塔地遷葬振陵公。實是年五月十有三日丑時也。

至秋,始歸報恩草堂,述《三師說》於苫次。時師持太師母心喪廿二月矣。九月下旬,理安問和尚至“報恩”掃先磬山塔,並交磬山。是月廿七,問和尚坐脫於吳江應天寺。師聞訃,星夜往應天,作封龕佛事。不退勇公亦於是年五月初八示寂於南嶽高臺寺。師聞訃,說偈悼之:“汝有為人誠,人肯放舍子。到處不閒閒,明珠投石齒。”又《悼問和尚》偈雲:“風穴淚多誰告語,雲庵慮切自嗟吁。攀蘿直上千峰頂,火種深埋面壁趺。”(師自注雲:時金峰死關方成)。

【今注】

不合青烏:青烏即古代風水師青烏子,後以青烏代指風水術。不合青烏,即不合風水術中葬地的標準。

《三師說》:玉林禪師將其父楊振陵、其母繆太夫人、磬山圓修老和尚稱為父師、母師、師師,作《三師說》。原文如下——

吾有三師。父師。母師。師師。父師生我眼。師師開我眼。母師護我眼。父師。身示無常。此生我眼者也。師師。了我生死。此開我眼者也。母師。勖我證果。此護我眼者也。三師皆有大因緣。使我悚然省。豁然開。惻然痛。吾何修而得此三善知識師也。噫。吾於荊溪磬山開此眼。於江上水關忘此眼。於吳興草堂保此眼。不知何年得真不負三師也。有客躡而問曰。忘矣。何用保為。曰。此非汝所知也。保矣。更俟何年不負。師曰。此非汝所知也。待汝證果地涅盤。與汝共報難報之恩。可也。雖然。父師母師。出離之緣。皆賴師師。師乎師乎。粉骨碎身未足酬。將此身心奉塵剎。潛子苫次草述。時乙未九月戊戌。

【今譯】

1655年,42歲。

那年春天,因為楊振陵以前的墓穴裡進水了,所以玉林禪師前往江陰另覓葬地。本來為繆太夫人建造的塔基在敔山庵西邊,玉林希望先將繆太夫人入塔,再為楊振陵遷葬。但從風水學上考慮,這一年不適合建塔,而且這個地方適合修墳不適合建塔,所以就將楊振陵遷葬到這裡。時間是農曆五月十三日丑時。

到了秋天,玉林禪師才回到報恩草堂,在守孝的地方講述了《三師說》,回憶其父楊振陵、其母繆太夫人,以及圓修老和尚對他的教諭之恩。這時候,為繆太夫人守孝已經二十三個月,也就是守孝期滿了。

農曆九月下旬,理安通問和尚前往報恩寺,祭掃磬山老和尚的靈塔,並且將磬山寺交給玉林禪師打理。農曆九月二十七,通問和尚在吳江應天寺坐化。玉林禪師聽到訃告,星夜前往應天寺,作封龕佛事。

不退行勇禪師也在這一年農曆五月初八,在南嶽高臺寺圓寂。玉林禪師聽到訃告後,作了一首偈子悼念他——

你一向為人誠懇,我如何捨得放你?

你到哪都不清閒,明珠投向山石間。

又作了一首《悼問和尚》,偈子說——

躲在風穴,淚水多時能告訴誰?

住在雲庵,思慮急時獨自哀嘆。

攀著藤蘿,一直爬到千峰頂上,

深埋火種,對著石壁跏趺而坐。

玉林禪師自己註釋到:這時候,在金峰閉死關,剛剛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