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曾幾何時,

輪渡是揚州人民南下的唯一方式,

嗚嗚的汽笛聲夾著人生百味。

如今,

隨著潤揚大橋的通車,

大多數人不再需要搭乘輪渡上下班,

渡口雖然還在我們身邊,

但又彷彿離的很遠。

輝煌不再,但記憶猶存,

小小的輪渡,

渡過的不只是我們的旅程,

還有承載著整個城市的變遷。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瓜洲古渡到鎮揚汽渡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是鎮江的古稱,而瓜洲是揚州的南大門。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以一水貫三江的氣慨將黃河、淮河和長江串接在一起,也勾通了微山,洪澤、洞庭、鄱陽和太湖,形成了“襟三江而帶五湖”的水路運輸的大格局。瓜洲古渡與西津渡是京杭大運河與長江的十字交匯點,一北一南,隔水相望,在鐵路和汽車問世前,是古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古時的揚州尤其繁華,乃商賈聚集之地。瓜洲位於京杭大運河長江入口處,更有“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每歲漕船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還絡繹,必停泊於是,其為南北之利”(——《清乾隆·江都縣誌》)之謂,其時水面交通之繁華,可以想象。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1978年,在原來瓜洲古渡(現在已成為了歷史公園)的附近設立了鎮揚汽渡, 同年7月1日鎮揚汽渡建成通航。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一攬天下過江客

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鎮揚汽渡最為輝煌的時候,那個時候所有的商旅都需經輪渡才能過江。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據鎮揚汽渡揚州站站長劉鴻回憶,那時的渡口真的是一片繁榮,因為鎮揚汽渡是唯一的過江通道,要想去南京、上海……必須從渡口過江。來往的客車、貨車、摩托車、自行車絡繹不絕,每天從開渡到下班,所有的渡船都是滿員。遇到大風大浪、冰凍、洪澇等災害天氣,為確保車輛及行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停渡,開渡後加班加點,但仍不滿足交通需求。

今年是鎮揚氣渡通航的第四十個年頭,它已從一個日渡運150輛的小型戰備渡口逐步發展成如今的日渡運能力達12000輛的大型渡口,渡口的渡船也從最初的兩艘增至現在十艘。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劉站長告訴記者,為了滿足那些每日往返鎮江揚州兩地的市民,鎮揚汽渡從2005年開始實行了24小時工作制,每隔六分鐘就有一艘輪渡,十六分鐘左右即可抵達長江對岸。但隨著潤揚大橋的通車以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散客以及客車過江逐漸變少。

散客購票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新增的過江公交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就因為一江之隔,如遇大霧、雨雪等極端天氣,過江輪渡只能靠岸停航,一停就是兩三天。正是如此,在長江之上建座橋,讓南來北往的旅客暢通無阻,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現實需求。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2005年10月,美麗的長江之畔矗立起一座雄偉而壯麗的大橋——潤揚大橋。也正是從那時起,揚州人民徹底告別了“靠天過江”的歷史。“以前上班非常不方便,一週回來一次。現在潤揚大橋過江只要十幾分鍾,從鎮江市區開回家也就半個多小時,來回非常方便。”工作在鎮江的揚州人小許告訴記者。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交通出行的便利,極大促進了人流和物流,促進了揚州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周邊人才落戶揚州。

揚州人過江再添新方式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輪渡以及潤揚大橋已經不能滿足揚州經濟發展的需求。2017年10月11日上午,伴隨著鑽機的轟鳴聲,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工程拉開了施工序幕,這意味著揚州人民將再增一條過江方式。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去年12月26日,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城鄉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南京召開,會上共同聽取了專委會辦公室所做的《南京都市圈城市規劃專業協調委員會2017年度報告》,會上表示:鎮江揚州之間將再添四條過江通道,潤揚第二過江通道也有望在“十三五”內實現開工。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輪渡過江到高速時代,揚州交通再添新變化

從最初的輪渡過江,

到潤揚大橋,

再到正在施工的五峰山大橋

以及規劃中的潤揚第二過江通道,

揚州人民的過江方式邁入了“高速時代”

這不僅拉近了揚州與鎮江、南京的距離,也打通了揚州的“任督二脈”,為揚州城的發展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其發展的“神來之筆”。

來源 名城揚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