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模仿一篇有深度的评论文行文脉络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文章笔生花】

申论 |模仿一篇有深度的评论文行文脉络

欢迎来到考德上申论天天听,更多文字版内容请搜索考德上公培微信公众号进行关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已经成为了大家近几年来最深刻的体会。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来自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通过笔者的角度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文章标题为空间结构优化的“一箭三雕”之效.

一、标题分析

空间结构优化的“一箭三雕”之效

标题为典型的评论文,由“对象+意义”所构成,论述的对象为空间结构优化,意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三个不同方向。

二、文章分析

第一段: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分析:开篇阐述十九大报告对当前社会矛盾的一种新认识和新方向,以前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当前新的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对政治民主、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每个不同层面的内涵,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各基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二段:

从区域层面来看,发展的不充分表现为区域经济效率有待提升;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于经济建设,区域发展的包容性不足和不可持续。因此,解决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不高、包容性不足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已成为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分析: 本段着重论述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为区域间的不平衡,因此也点明了空间结构优化是破解不平衡的重中之重。

第三段:

空间结构优化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源泉。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效率的提升就是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效率快速改进的主要源泉就在于空间结构的优化。过去三十多年来,大量的低效率甚至是过剩的生产要素不断地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这种空间结构的调整带来了集聚效应的发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最终促进了要素效率的快速提升。为了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释放区域经济效率提升的潜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后要“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分析:本段为意义分析的第一个分论点,明确指出空间结构优化的“第一雕”是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文章通过时间的过段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能够带来的集聚效应,并且指明了发展的目的,要引领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形成优化的城镇格局。

第四段:

空间结构优化是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包容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虽然近些年来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区域差距依然较大。这种较大的差距恰恰反映了空间结构的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一不合理的空间结构,推动各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分析: 本段为意义分析的第二个分论点,明确指出空间结构优化的“第二雕”是有利于缩小差距、提升包容性。先阐述不平衡的现状,再提出具体的对策,将分析与解决问题有效融合起来。

第五段:

空间结构优化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分工格局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不匹配造成的。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需要按照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要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形成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为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分析:本段为意义分析的第三个分论点,明确指出空间结构优化的“第三雕”是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重点提到的是当前的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并且强调了要破解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以优化空间结构为基准,同时将十九大报告中的核心思想与破解生态压力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论述。

第六段:

总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是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和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空间优化,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区域经济格局。

分析:这一段为第三个分论点,即“互联网+农业,守好食品安全坚固防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各环节进行管控。

第七段:

总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是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和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空间优化,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区域经济格局。

分析: 结尾段落再一次重申观点,点明主旨,推动区域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后两句话重现分论点。

三、学习重点

(1)当前的申论文章写作不仅仅强调写策论文,如果能够学会站在分析一个政策、一个社会现象带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不失为一篇有深度的评论文。

(2)评论文的分论点中一般以阐述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原因等为主,可以利用范畴分析法,即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角度来展开分析。也可以结合材料进行提炼与思考。

四、写作积累

语句:

1.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后要“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