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暑假已經來臨,無論是山西境內遊客,還是山西省外遊客,來山西大部分基於山西的地上文化,山西地上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瞭解我大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吧,也是值得拍照分享的。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這個山西沒有哈哈

山西素有“表裡山河”之稱,境內山巒起伏,森林蔥鬱,風光秀麗,人文薈萃,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文物古蹟星羅棋佈。

山西森林公園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總數達到137處,總面積57.72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69 %,其中國家級21處,省級56處,縣級60處;全省自然保護區45處,其中國家級7處,省級38處;全省溼地公園57處,其中國家級17處,省級40處;全省國家級沙漠公園11處。這250處森林旅遊目的地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綠色明珠,與山西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晉商文化、紅色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壺關縣樹掌鎮,原為紫團山國家森林公園,1996年由國家林業部更名為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4000公頃。實際佔地面積5848公頃,有林面積4380公頃,森林覆蓋率74.9%。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坐落於太行山。太行山綿延千里,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位於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這裡是國家級風景浼勝區,也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面積有100平方公里。我國錦鄉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這裡曾留下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省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巖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現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後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並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殷道復興”。東漢時期,朝中官宦夏馥迫於皇宮之禍,陷姓埋名避難於此,現遺蹟尚存。明嘉靖年間遊方道人趙得秀居山不捨,依崖築景,苦練仙丹,現仍存其師徒墓塔。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太行峽谷森林公園

呂梁山森林公園

位於巍巍呂梁山南麓,南北長約165公里,東西寬約85公里,2002年9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面積6800公頃。跨涉臨汾、鄉寧、汾西、交口、隰縣等5個縣(區)。

公園共有6大景區即臨汾姑射山仙洞溝景區、高天山景區、雲夢山景區、姑射山老爺頂景區、石馬溝景區和臺頭景區。在高天山景區和石馬溝景區建有狩獵場和垂釣池姑射山仙洞溝景區建設圍狩場,園內山勢雄偉,溝壑深邃,溪水迤邐,松柏蓊鬱,滿山遍野景色絢麗多彩,氣候涼爽宜人,是休養、避暑、狩獵、垂釣、觀光之勝地。公園內有上至唐代,下到明清的建築群,有蜚聲遐邇的“華夏第一洞房”,還有著層巒聳翠、冰瀑之懸的自然景觀,以及雄踞山顛、鍾靈毓秀、文詞彪炳千秋的真武玉皇樓、崇道廟與綺麗自然景觀和秀美的森林景觀交相輝映。交通條件方便,與周圍洪洞廣勝寺、堯廟、黃河瀑布、丁村文化遺址、隰縣小西天、蒲縣東嶽廟等旅遊景區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旅遊網絡。是旅遊避暑、尋根、狩獵、垂釣、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呂梁山森林公園

五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臺山,是一座享譽海內外的名山。1992年被林業部首批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1994年確立為全國二十處示範森林公園之一。園內既有錦繡壯麗的自然景觀,更有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有蜚聲中外的佛教文化,更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

五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以典型的前寒武紀五臺群、滹沱群、高凡群、豆村群、東冶群等地層剖面為核心地質遺蹟資源的地質剖面型公園。公園以五臺山典型的前寒武紀五臺群、滹沱群、高凡群、豆村群、東冶群等地層剖面,大陸基底大規模的複式向形褶皺和韌性剪切帶,典型早期超鎂鐵巖,豐富的早前寒武紀花崗岩-花崗片麻岩,典型綠巖帶等為核心景觀,以第四紀冰緣地貌、典型地層剖面、構造地貌等為主要內容,以興建森林公園作為保護地質遺蹟的主要形式。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五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山西省寧武縣東寨鎮,含五寨、神池、岢嵐、靜樂等部分縣區,由大石洞、鞦韆溝、馬家莊、高橋窪、閻家村和懷道林場的部分區域組成,總面積約4.433萬公頃,森林面積佔50%。地處管涔山脈南端,佔地面積65.16萬畝。1992年9月經林業部批准,在管涔山森林經營局的經營範圍內,成立了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經營範圍由大石洞、鞦韆溝、馬家莊、高橋窪、懷道、閆家村林場和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部分區域組成。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2公里,總面積4.423萬公頃。

公園以蘆芽山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區內以冰口窪為“脊”,北有清漣河流人五寨,南有吳家溝河流人汾河,動植物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區內有夾驢石、護林老翁、石猴護林、看花臺、南天門、將軍石等九大自然景觀,又有太子殿雄踞于山巔,周圍有寺、庵相伴,景色十分秀麗,是森林公園的主體。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

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西省壽陽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其四面正方而得名,又因其主峰形似蝙蝠,且清嘉慶年間,方山有斷碣出土,上書“神蝠”字樣,為晉時遺物,因而大學士祁雋藻榜書“神蝠”大字,立石於方山,故又名“神蝠山”。總面積3580.3公頃,風景旅遊區面積1125.1公頃。主峰海拔1532米,其峰頂坦地面積達到28000平方米,為北方山脈之罕見,俗稱“神坪金頂”。

方山在晉朝時賜名為福秀神山,故稱神福山。宋政和二年(1112),因山形四面方正,得名為方山,又據《清涼志》稱,五臺山外有四,方山亦稱“朱明”。有坦地2.8萬平方米;方山境內,松林浩然,雜以各類果木,森林覆蓋率達83%。

方山的寺院自唐代李氏皇族分支李通玄修道而興,之後法宏、宗政、衲雲等禪師步其後塵而來,鼎盛於明清時期。進山的瀝青公路和6670平方米的停車場業已竣工。通往景區的石砌小道,直上頂峰的459級石階,溪上的玉帶橋,橋頭的盤龍燈,各呈風采。新建的迎客亭、金頂亭、觀桃亭等6個各具特色的亭臺。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是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林造字(1992)200號文件批准建立的。地處山西省大同盆地邊緣,渾源縣境內南部山區,總面積28274.4公頃。公園北臨渾河,東至官王鋪鄉,南接西河口鄉,西連土嶺鄉。 自然景色絕佳,東西綿延250千米,有108峰。是塞上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公園。其可覽度屬於中景級以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有八十五個,其中森林景觀十五個,自然景觀三十二個,人文景觀三十八個。

公園範圍涉及恆山林場的恆山工區、龍山工區、西山工區、南山工區,位於渾源縣東坊城、黃花灘、永安鎮、大磁窯、青磁窯、王莊堡、官兒、千佛嶺8個鄉鎮。北臨渾河,東至大仁莊鄉,南接王莊堡鄉,西連官兒鄉。總面積:28274.4公頃(合42.41萬畝)。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於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東22公里處。中心地理座標為112°46′24",北緯37°51′36″。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與佛教聖地五臺山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被稱為五臺山下院,文殊菩薩講經的道場。水晶院寺廟群、龍王廟寺廟群、太清宮寺廟群、大佛臺、九峰塔等眾多寺廟群落依山而建。

烏金山地勢北高南低,由中度切割的基岩山和土石山組成,主要岩石為古生界二疊系與石炭系時期形成的灰色砂岩和紫紅色、灰綠色頁岩,佔全境面積的87%。其中澗河以北的中林山、烏金山、大洪山等多為二疊系上、下石盒子組、太原組的灰色砂岩。澗河以東的紫金山為二疊系石千峰組的紫紅色砂頁岩。局部地區覆蓋的黃土為砂頁岩母質和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淋溶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石質土,佔全境面積的13%。幾億年前的地質變化造成了今天烏金山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濤呼嘯,紫氣蒸騰的壯麗風光,可謂天地造化得天獨厚。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禹王洞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境內的系舟山脈。公園距省城太原60公里,北離忻州14公里。總面積為11萬畝,森林區面積2.3萬畝,海拔最高高度為1800米。山體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山勢巍峨雄壯,岩石嶙峋怪異,並有許多喀斯特溶洞,尤以禹王洞規模最大,景觀奇絕,人稱“華北第一洞”。

禹王洞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城東南20公里的系舟山腰,原名仙人洞,亦稱仙登窯,相傳大禹曾在此係舟治水,洞內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後改稱禹王洞。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禹王洞國家森林公園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市區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脈,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之黃河金三角。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東20公里有全國最大的武廟關帝廟、黑泥漂浮浴場——中國死海;西20公里有《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瑰寶唐代黃河鐵牛以及全國四大文化名樓之一的鸛雀樓。

五老峰,原稱五老山,在虞鄉。早在晉代張僧鑑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在《虞鄉縣誌》中有“五老山,在縣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諸峰之總名也。”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讚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蹟了。據考察,在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於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林造批字(1992)200文件批准建立,總面積24380公頃,清漳河和207國道縱貫南北,條件優越,是一處以森林自然景觀和龍窯寺、龍神廟、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等歷史遺蹟為主要內涵的國家級公園。經過十多年的科學規劃、積極保護、開發和建設,這個公園已經成為三晉大地的一處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園內溶洞古剎雷音寺,又名龍窯寺。周朝時,該洞被闢為十龍洞,南北朝時期被改造為雷音寺,截至2014年,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龍泉公園是1992年經國家林業部門批准建設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成立,1993年8月開始建設,至今已投資150萬元,義務投工近4萬個,建成具有清代建築風格的龍窯寺等一批景點。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位於山西省沁水縣,公園主體片區太行洪谷,是五代後梁畫家荊浩故里,也是其隱居地。位於歷山北麓,屬溫暖溼潤季風氣候,是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交匯處。公園內谷深峰秀,溶洞成群,灌草叢生,林木參天,更有清泉飛瀑、珍禽異獸,自然風光秀麗。有山-潭-溪-瀑-洞-谷-峰-林-寺-村等資源的完美組合,使得森林公園成為華北地區少有的集雄壯奇秀於一體的山水景觀。主要景觀有:十三潭、南陽仙洞、望佛橋、神鉦山、大巖扉、天井等。山辿巖片區地植被茂密,地域寬廣,樹種豐富,有“天然氧吧”的稱號,風景優美,遊人身臨其中,才聞空山鳥語,又聽林濤隱隱。即可感受綠樹層林,落日氣清的閒恬野趣,又可獨享霧餘水畔,爽氣撲面的淡淡靜謐。龍崗片區主要由碧峰公園、龍崗公園及其北面大片林地組成,被列為“沁水古十景”之一的碧峰公園,滿山溝壑,堆青疊綠,聚芬散芬,古人譽為“碧峰聳翠”。與碧峰山東西相望的龍崗山,滿山松柏,蔥鬱森秀,龍崗古塔矗立,沁水縣政府於2014年開始了龍崗公園建設,目前工程已完工,主要核心景觀有兒童娛樂場地、籃球健身場地、文化軸廣場、主觀景臺等。

公園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7.87%。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據統計,園內共有植物1270種,隸屬於133科523屬,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國家II級保護植物連香樹、野大豆;陸生脊椎動物4綱28目87科347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8種,有原麝、黑鸛、金雕、大鴇等,國家Ⅱ保護動物共39種,有大鯢、蒼鷹、黃嘴白鷺等。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

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

在山西省呂梁山中段地跨交城、方山兩縣之間,設在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園於1992午,面積56026.67公頃。公園景區相連,景色各異,馳名中外的龐泉溝景區,是世界珍禽褐馬雞的故鄉,生長著茂密的華北落葉松,是關帝山的核心,北武當山景區,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

據對現存的殘碑記載和《永寧州志》之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於1992年,是山西省第一批興建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批建於1992年。天龍山,又名方山,是呂梁山脈的分支。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處,海拔1700米。天龍山主要以佛教石窟文明於世,共計25窟,雖為數不多,卻包含了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五個世紀的作品,為中國十大名窟之一。公園中的天龍聖壽寺建於北齊元年。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治市東部,距離市區2公里,方圓40餘平方公里,分為4個景區,44處景點,一是動物養殖觀賞區;二是林業科研考察區;三是老頂山風景遊覽區;四是神農峰名勝遊覽區。

自然資源空靈奇秀,主要有雄獅臥崗、鑑天石、石叢綴菊、石海微瀾、五指擎天、危巖聳空等10餘處。人文資源廣博豐富,主要九龍宮、百草堂、祖師廟、摩崖石刻、攀山古道、古魚池、南崖宮、朝陽宮、古寒泉、神農井、百穀洞、耒耜洞等。

山西境內的森林公園,去過10個算我輸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