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端午剛過,粽子的香味還在嘴中回味,蘇州人即將迎來一年中“最有溫度”的一個節氣:夏至。

小橋流水人家,給了我們關於蘇州的嚮往和想象。夏至,作為蘇州人最重視的節氣之一,千百年來已經形成了特有的蘇州傳統的風俗。道盡了蘇州,卻講不盡蘇州,似乎曾經有一個憧憬,這裡和你夢裡的蘇州一樣,卻又不一樣。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有時又不那麼盼望著夏至的到來。今年的夏至恰逢蘇州人最不適的梅雨季節,也叫黃梅天,但作為一個十足的吃貨,夏至的傳統美食卻又讓人憧憬嚮往,期盼多時。

冬至餛飩夏至面

一大早,家住姑蘇的外婆就打來電話,催促我們去拿她一早在家中熬製的蝦子醬油,用來拌冷麵是為一絕。一碗麵條,滿滿的蘇州味道。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圖|翠園·獨一桌《蔥油拌麵》

夏至,素有“夏至已至,晝長影短”一說,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麵條作為食物中最長的一種,在老蘇州口中,就有了“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今年又恰逢梅雨季,夏至面又叫“入伏面”。面長≈綿長,寄予了對生命綿長不絕的美好祝願,象徵著長壽和健康。回家給爸媽,給爺爺奶奶,弄一碗夏至涼拌麵,配上外婆熬製的鮮香的蝦子醬油(採芝齋也有的買),開始又一年的炎炎夏日。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圖|蝦子醬油

蝦子醬油

還是忍不住要來安利一下這個“蝦子醬油”。

一碗拌麵,如果少了這個蝦子醬油,便會遜色不少。外婆家的蝦子醬油每年都由她親手熬製,現在也正是籽蝦上市的季節。早早的她就會和商販訂好一斤籽蝦,開始為全家人準備只有在一年的這一天才能品嚐到的極鮮滋味。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蘇州人好一口甜,所以在熬製蝦子醬油的時候外婆總會放很多糖。配上上好的醬油和適量的蔥姜,煮開後加入處理好的蝦籽。在醬油的熬製過程中,撇去表層的白沫,加入適量的白酒,再加少許的雞精,一份夏至極鮮就大功告成了。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吃不掉的蝦子醬油外婆還會放在事先用白酒洗淨的瓶子裡給我們帶回去,不過一般這些醬油“活不過”一週就都被我們吃完了。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白居易的詩中,關於蘇州的夏至記憶和清香鮮美的味道密不可分。夏至時節蘇州有四種瓜是市民們餐桌上和茶餘飯後的明星美食。

絲瓜、冬瓜、苦瓜、西瓜,形狀各異,口味不同,卻承載了一座城市關於夏天的清香滋味。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外婆80高齡,牙口已經不太好了,到了夏天就希望來上一碗軟糯的絲瓜湯。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媽媽注重養生,一碗苦瓜炒蛋,清熱解毒利於消化,滋味雖苦卻滿口留香。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爸爸喜歡吃排骨,夏天排骨湯裡的絕配就是那幾片冬瓜了。冬瓜本無味,也正因如此,可以完整的吸收排骨的肉香。沒有排骨的時候還可以配上紫菜和蝦皮,也是鮮美無比。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我就簡單的多,晚飯後拿上一茬西瓜,坐在院子中乘涼,一天最愜意的時刻就在此時。小時候西瓜還會存放在冬暖夏涼的井水中,一口冰西瓜,暑意便消去大半了。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夏至餅

在我國江南地方,傳統上到了夏至則要吃夏至餅和麥粽,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吳江縣誌》

夏至餅的樣子並不固定,像我家就非常簡單,雞蛋麵粉玉米粉做麵餅,配上一些時令蔬菜就可以了。隔壁王阿婆家就比較花心思,還會加上火腿、鹹肉、西葫蘆、胡蘿蔔等食材,不僅消暑開胃而且營養豐富。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綠豆湯

最後安利一個:綠豆湯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小時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冰箱裡找綠豆湯。時至今日,媽媽每年還是會在暑期在冰箱裡備好我最喜歡的綠豆湯。

綠豆湯其實並沒有太多講究,把綠豆煮熟,有時候還會放一些赤豆,加上冰糖和白砂糖就可以了。我家喜歡煮的濃稠一些,吃不完的綠豆湯還可以放入磨具做成綠豆棒冰。一整個夏天就指著它了。

夏至已至,晝長影短 丨 夏至美食,久違了

後記

炎炎夏日總讓人食慾不振,可老蘇州的智慧讓我們熬過了一個又一個酷暑難耐的夏天。這些至今仍活躍在我們身邊的夏日美食,既是我們記憶中的夏至味道,更是老一輩留下來的珍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